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38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03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248篇
社会学   304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人际交往不但是大学生情感的需求,也与大学生身心成长密不可分。因此,高校应注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概念入手,论述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功能和基本原则,着重阐述了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基本技巧,对提高当代大学生交往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2.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笔者在讲授“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具体做法 :教师编写案例 ,创设情境 ;学生讨论案例 ,推导原则 ;师生结合案例 ,理解原则。  相似文献   
73.
负面人际交往是产生人际冲突的一大诱因。其原因在于这种交往无论从形式到行为都明显与人的尊重需要相冲突。负面交往时的印象管理行为表现复杂,人们常将其作为自我提升的手段。负面人际交往对心理健康水平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74.
城市新型社区的人际交往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的人际关系对于促进城市新型社区的社会整合乃至实现城市的社会和谐,起到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当代中国,城市人际交往不仅具有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化特点,同时还蕴涵着传统文化的心理积淀,城市居民的人际关系形成多取向和多层面.我们应克服城市人际交往中的各种障碍因素,寻求构建城市社区的新型人际文明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75.
人际交往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公共关系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人际交往过程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思想感情交流的过程.期间心理效应无疑是制约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从现代人际关系心理学角度出发探寻影响公共关系中人际交往的几大心理效应,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公共关系中的人际交往理论.  相似文献   
76.
互联网络为人际交往提供了全新的沟通载体.由于网上交往中信息传递的数字化、交往空间的虚拟化和人际互动的开放化等特征,使得以网络为传媒的社会具有与现实社会显著不同的文化特征.同时,网上交往也给青年带来情感的满足与迷失、角色的自由扮演与同一性危机、心理防御的弱化与人际信任的危机、不同价值文化的交融与价值选择的困惑等心理冲突.解决网上交往的困惑,一是要正确认识网上交往对青年的文化心理影响;二是青年工作者应努力掌握现代网络技术,争取网络教育的主动权;三是要加强对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青年网上交往的道德自律能力.  相似文献   
77.
消费文化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发展的影响,消费文化正日益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并迅速占据生活的支配地位.消费文化所具有的物质性、视觉性、审美化、享乐性、符号化和扩张性等特征,使得消费文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规范消费行为秩序合法化、扩大群体交往的认同空间、加速城市化过程、促成人的后现代化转向等正功能以及使人的主体性渐渐丧失、使人际交往和互动功利化、加速社会分化、拉大社会差距等负功能.  相似文献   
78.
倾听的艺术     
倾听是一种美德,倾听是一门艺术,倾听是开启心智的钥匙,倾听是走向成功的阶梯。开放的时代,开放的社会,多彩的世界,多元的人群, 学会倾听,尤为重要;善于倾听,受益终身。倾听,是一种处世之道。人,既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同时也具有社会属性,能不能倾听,善不善于倾听,不仅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准,从某种程度上还关系到能否与他人建立起正常的、和谐的人际关系。私交亲情需要倾听, 社会和谐同样离不开倾听。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不仅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还特别把“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79.
《中国社会导刊》2011,(10):10-10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为个人的成长发展是由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的。人所遭遇的问题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个人出现心理方面的困扰和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原因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个人在成长早期愿望未获得满足或情绪冲突没有解决;社会环境的压力过大;个人对外部环境的理性处理能力及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欠佳。该模式十分重视人际沟通状况,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来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采用多层面的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如减轻服务对象系统功能的失调、减轻服务对象的不安、增强其适应能力、开发其潜能及改善其人际交往关系等。  相似文献   
80.
采用自编《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调查问卷》,对某高校的380名本科生进行施测。结果显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总体水平较好;不同性别、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不同来源地、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而言,男性大学生在影响力、开放性、包容度和人际结交能力方面均稍好于女性,但在情绪控制、友谊表达、人际理解能力方面,则女性好于男性;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能力的很多方面都优于非独生子女;来自大中城市的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要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在人际结交能力、包容度方面,理工类学生要强于文科类学生;人际处理能力、人际理解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