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56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4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2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161篇
社会学   149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动向     
《经营管理者》2007,(8):6-8
纽约银行已收购梅隆,中欧第三次财经对话,英央行高举紧缩大棒,宝钢主导铁矿石谈判,以色列中国大卖钻石.  相似文献   
42.
候选理由:——在听到四川发生地震灾难的消息后,托帕兹毅然推掉在以色列已经预定的一周内的手术,以最快的时间带着他的手术器材、手术耗材和设备以及助手自费从以色列飞到四川,运用自己所发明的“负压技术治疗创伤”技术,深入灾区进行救治,以免除更多伤者不必要的截肢和不必要的大手术。  相似文献   
43.
1982年中以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说来巧得很,我们采访叶乐谋参赞的当天正是中以两国建交15周年的纪念日.叶乐谋参赞介绍说,15年来两国在许多方面都有交流合作,合作的重点在农业、公共卫生和教育领域:尤其是中国约有60%的人口从事农业活动,中国近年还推广实施了新农村政策,使以色列和中国的农业合作进一步扩大、加深.  相似文献   
44.
余莉 《职业》2008,(16):25
今天,中国的企业家对于风险投资已经不再感到陌生.有数据显示,中国将成为继美国、以色列之后的第三大创业国和风险投资国."今后5~10年里,中国是对风险投资最有吸引力的地方."一位风险投资家如是说.  相似文献   
45.
王灵桂 《社区》2008,(5):46-47
按照犹太教教义,每逢安息日(《希伯来圣经》的《创世纪》中说上帝六天工作,第七天休息,称为“安息日”),犹太教徒都须“守安息”,意即不可工作、做事。在现代社会,“守安息”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如:不能开灯,开了灯就不可再关上;只能读书,不能写字;不可点火做饭等等清规戒律。安息日的禁忌繁多,除了不准点火、接触电源外,还不准使用电器(包括电视机、洗衣机、空调、照相机等,只有冰箱例外),不准打电话,不准开车或坐车,不准谈论生意和处理钱财,甚至不准刮胡子和剪指甲等等。由此,生活在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46.
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巨大的反差和非对称性,但同时又蕴涵着某种互补性,为巴以经济的交往与合作提供了不容忽视的潜力。未来巴以在农业、工业、建筑与基础设施、能源、金融等领域都有着潜在的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47.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政坛,性丑闻从来没有离开过人们的视线。无论是与助手私通,还是流连于声色场所,男政要们一旦与石榴裙扯上瓜葛,很难全身而退,大部分只能被迫黯然下台,既便侥幸保住官位,也难摆脱阴影。最爱窝边草——整天忙碌于国家大事的风流政要们身边接触最多的女性除了妻子,就是助手和秘书了,难怪上到总统、下到市长都忍不住近水楼台先得月。  相似文献   
48.
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对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占领为巴勒斯坦农业和工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并使巴勒斯坦经济具有较强的依附性,突出表现为劳务输出和进出口贸易对以色列的依赖。以色列的占领严重地影响了巴经济的发展,并造成了巴勒斯坦在巴以和谈中的劣势。  相似文献   
49.
理工大学人     
黄岭峻(1965-),男,湖北省武汉市人,1982年至1986年在湖北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1986年至1989年在吉林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1992年至199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0年在以色列巴伊兰大学政治学系做博士后,现为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政治与文化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50.
1994年9月,一位美国记者曾向当时的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写了一封信,毫不忌讳地预言拉宾将被人刺杀。此信通过一位以色列诗人交到了拉宾手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