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74篇
劳动科学   362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12篇
丛书文集   220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500篇
社会学   3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作为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仲裁性质的界定直接关系一国法律对仲裁的态度,具有突出的理论指导意义,因此,尽管理论界争议颇大,但仲裁性质办公室的统一却是势在必行。本文围绕仲裁性质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认证,认为仲裁性质应界定为民间性。  相似文献   
62.
仲裁机构内部监督、司法监督、仲裁业行业监督与社会监督所构成的四位一体的仲裁监督体制之中,各监督方式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和效用,且各自应当有着不同的位阶取向.然而,我国仲裁立法的不够科学、仲裁监督的层次不清、仲裁协会的阙置以及社会监督的不受重视等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我国仲裁机制解纷功能的发挥.从监督主体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这四位一体的监督机制缺陷及其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63.
仲裁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裁决制度,属于解决社会冲突的一种机制。仲裁主要为大多数商人所接受的原因在于它的便捷性、经济性和秘密性,节省时间解决商人之间的纠纷。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仲裁制度中有关第三人的问题日益突出,仲裁第三人制度建立与完善显现出其重要性。尽管《仲裁法解释》涉及到仲裁第三人的内容,也只是规定在继承和公司的分立合并中解决仲裁第三人的一部分内容,但不能解决第三人在仲裁程序上的问题。所以,对于仲裁第三人在立法上的完善是相当重要的,同时也说明仲裁第三人在立法上实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及完善仲裁第三人制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4.
仲裁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裁决制度,属于解决社会冲突的一种机制。仲裁主要为大多数商人所接受的原因在于它的便捷性、经济性和秘密性,节省时间解决商人之间的纠纷。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仲裁制度中有关第三人的问题日益突出,仲裁第三人制度建立与完善显现出其重要性。尽管《仲裁法解释》涉及到仲裁第三人的内容,也只是规定在继承和公司的分立合并中解决仲裁第三人的一部分内容,但不能解决第三人在仲裁程序上的问题。所以,对于仲裁第三人在立法上的完善是相当重要的,同时也说明仲裁第三人在立法上实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及完善仲裁第三人制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5.
论我国仲裁法律规范体系的应然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系统论的观点考察,我国仲裁法律规范的科学体系,应是体系完整统一、结构有序均衡、内容和谐协调的层峰结构.以此描述我国仲裁规范体系的应然模式,将不同层级仲裁法律规范所构成的有机整体,看作正在逐步增高的金字塔进行构建、完善,对目前我国的仲裁立法和仲裁实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6.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仲裁应运而生并有方兴未艾之势.然而,制约网上仲裁发展的除了技术方面的因素之外,更主要的是法律上的因素.本文首先介绍网上仲裁的概念与性质等基本问题,然后讨论影响网上仲裁发展的法律因素,着重论述网上仲裁仲裁地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67.
电子证据具有与传统证据形式截然不同的一些特点,如可以广泛存储、快速复制和传播,并且具有精确性和全面性。但电子证据在管理方面比较脆弱,易被篡改、盗取或删除,在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审理过程中,对其的认定问题日渐凸显。因此,应结合其特殊性,重点对电子证据客观性(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对于电子证据证明力的把握也要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68.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基本维持原有制度的基础上,作出了部分劳动争议案件一裁终局(又称终局裁决)的新规定,旨在使部分常见的劳动争议案件在劳动仲裁阶段得以终结,避免案件久拖不决。立法的价值取向是不容置疑的。但在实际执行中,一裁终局制度依然存在一些缺陷,需要我们对制度加以完善:扩大终局裁决案件的覆盖面;统一裁审之间对终局裁决的理解与适用;完善现有仲裁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69.
刘进 《经营与管理》2010,(10):20-21
我国消费纠纷的解决途径 在法律纠纷中,消费纠纷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双方当事人力量悬殊。消费纠纷中的一方当事人均为经国家注册的工商企业,而另一方当事人为购买商品的普通民众,当事人力量悬殊巨大。二是双方之间的利益具有博弈性。  相似文献   
70.
人社部发〔2011〕8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福建省公务员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人事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干部(人事)部门,各军区、各军兵种、各总部、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武警部队政治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