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159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283篇
社会学   3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9 毫秒
91.
商人、传教士与西方"中国学"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820年代起,来华英美新教传教士和商人通过他们在中国创办或支持的出版媒介和他们的著作,批判并否定在此之前以耶稣会士为主的天主教传教士对中国的认识与研究.他们认为中国文明是一种停止的、没有历史的文明;中国的民族特性是由排外、迷信和其他恶劣品质构成的;中国法律和司法制度则是以残忍、腐败为特征的,而这又与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密切相关.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西方关于中国的研究和著述越来越多地展现中国的负面形象.  相似文献   
92.
从19世纪中期起,外国传教士相继踏入百色,并恃权胡作非为,犯下滔天罪行。但为了传播“福音”,他们也在百色进行传教布道,宣传西方文化;开设学校,培养新式教徒;给药施善,创办近代医疗机构等活动。这些活动在客观上对近代百色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3.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教士对传统教育的审视,使人们加深了对封建教育弊端认识;传教士创办教会学校的实践,进而凸显了传统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传教士对西方教育思想的介绍,为传统教育改革作好理论准备。传教士在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近代来粤医学传教士将西方的结石治疗术传入广东,他们对广东泌尿系结石病的病因、流行分布及成分等做了详细研究,并在长期治疗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手术方法,改良手术器械,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传教士通过使用这种优于中医的独门技术来彰显西医的先进性,欲使民众更加信服西医及其背后的基督教文化。他们带来了新的技术,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医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5.
余秋雨 《领导文萃》2013,(12):40-42
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是继马可·波罗之后,另一个完整地用国际眼光考察了中华文明的外国人。与马可·波罗不同的是,利玛窦在中国逗留了整整三十年,深入研究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经典。他在晚年所写的《利玛窦札记》中,表述了他几十年研究的一个重要答案,那就是中国文明的非侵略、非扩张本  相似文献   
96.
辛亚民 《船山学刊》2013,(2):179-180,81
《易经》被称为"六经之首"、"三玄之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道即哲学,易道即易学哲学。从孔子以來的中国先哲,都认为《易经》是讲"阴阳"哲学的,是一部讲运动变化的"变"经,蕴含着高深的哲理、无穷的智慧。《易经》哲学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巨大作用,19世级西方传教士将《易经》翻译成西方文字,传播到西方世界,  相似文献   
97.
朱薇  李敏杰 《社科纵横》2013,(8):135-137
历史上最早的"汉语拼音化"提议,一般认为产生于清末。实际上,早在1835年,《中国丛报》登载的《中国人的拼音文字》一文,最早提出了"汉语拼音化"建议。该文指出了现行汉字的落后性,提出改用拼音文字的重要意义、推广拼音文字的方法等,但未能进一步提出如何设计"汉语拼音化"方案。  相似文献   
98.
伊宁 《快乐青春》2010,(7):38-39
上世纪30年代,一位犹太传教士每天早晨总是按时到一条乡间土路上散步?无论见到任何人,总是热情地打一声招呼:“早安!”  相似文献   
99.
旅行的初衷     
很多人喜欢旅游,但没有谁会把旅游与一个淹没在历史故纸堆里的人联系起来。是的,现在很少有人会记起托马斯·库克,这个活了八十四岁.生活在十九世纪,喜欢旅游的英国传教士。正是他,开创了现代旅游业,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组团旅游的人。他一直认为,每个人心中都要有一个诗意栖届,它也许不是你的故园,  相似文献   
100.
邬国义 《学术月刊》2012,(8):128-147
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者,马可波罗及其《游记》第一次较全面地向西方介绍了文教昌明的中国形象。从鸦片战争前夕传教士最早提及马可波罗及《游记》之事,到1913年第一个《游记》中文译本的出现,期间经历了约近七八十年的历程。从传教士最初简单的介绍,至国人的初步反应,进而至日本教科书大规模的引入,报刊传媒的宣传,在这一过程中,随着读者层面与社会影响的扩大,其人其事愈来愈广为人知,从而成为传媒中的一种公共知识。马可波罗及《游记》在中国接受及其逐渐扩展的途径与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西文化交流的样貌。它既反映出其在中国早期的反响,也为此后的研究作了必要的铺垫。这对于研究近代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有某种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