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86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96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伽达默尔的前理解学说(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汉鼎 《河北学刊》2008,28(1):53-62
本文试图阐明伽达默尔诠释学的几个重要概念,即诠释学循环、前理解、事情本身、完满性前把握、时间距离等,特别指出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关于理解循环的三个必要条件,即前理解、事情本身与完满性前把握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前理解来自同事情本身的关联,并根据完满性前把握这一预设而进行修正,从而达到对事情本身的正确理解。正确理解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前理解学说,则可以同科学主义和历史主义的所谓客观解释划清界限,又同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所谓主观解释表明分歧。本文还探讨了诠释学从海德格尔到伽达默尔的发展,认为伽达默尔的前理解学说虽然是从海德格尔的理解前结构发展而来,但由于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历史性深层向度,从而超出海德格尔的此在诠释学而转入一种历史性的哲学诠释学。本文作者特别提示,事情本身与完满性前把握是伽达默尔诠释学中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的两个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62.
一、诠释学在中国 孙义文:潘老师,您好!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从2008年到2010年,明确以“诠释”、“解释”、“释义”作为文章标题的期刊论文每年都超过3000篇,每年又有30多位不同专业的博士所写的毕业论文标题中用这些词语,其中竟然还有很多是自然科学的.甚至,我们去搜索引擎上搜索词语“诠释”,可以得到超过一亿的相关结果;在日常生活中,“诠释”已经成为一个日常用语,有关诠释的学问成为一门显学.但我们也看到很多人以不同的方式甚至是任意、荒诞地解说文本,特别是一些经典著作,并用“从诠释学的角度来看,我们总是以不同的方式理解”这样的话语作为自己回应批评的武器.这种随意性解说不免最终走向相对主义,您认为诠释学是否应该为此负责?  相似文献   
63.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对伽达默尔“游戏”是“游戏本身在游戏”而非“人在游戏”的观点提出质疑 ,并提出了自己对游戏本质的看法 :所谓游戏对游戏者的主宰是游戏者主动赋予游戏的 ,通过这种转换 ,人象征性地获得了对存在命运的自我把握。因而游戏通过摹仿提供了一个与日常生活不同的世界 ,表达了人对主宰自我命运的渴望  相似文献   
64.
介绍并评析了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中的“传统”理论。“传统”是伽达默尔诠释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伽达默尔针以地自艺复兴以来崇尚理性和否定权威、传统的现象、重新诠释了“传统”、“权威”;通过对理性与传统的关系,前见的合法性,理解的历史性等的分析。在“理性法庭”的废墟上营建了新的“传统”的理论。  相似文献   
65.
从哲学解释学到实践哲学 ,是伽达默尔哲学思想的第二次转型。这次转型与第一次转型有着内在的关联性 ;与哈贝马斯等人的论战是促成这次转型的重要契机 ;实践智慧则是这次转型的牵引者  相似文献   
66.
伽达默尔的教化解释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可以称为"教化解释学",本文主要从八个方面作了论述,依次说明了伽达默尔教化解释学的理论背景、直接缘起、与人文主义四个概念的关系、对康德美学的批判意义、与哲学解释学其他基本概念的联系、同海德格尔的实际性解释学之间的差异以及总的评价,从而揭示了"教化"在伽达默尔解释学中的开端和基础性的地位。  相似文献   
67.
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是当代西方哲学思潮中极其重要的一脉 ,它的独创性的理论内涵不仅突破了传统解释学方法论的框架 ,而且也为当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视域。其中关于语言、真理和意义的阐释是贯穿其哲学运思的三条主要脉络 ,在他的哲学解释学中占有核心的理论位置。对此 ,国内研究者已分别从不同角度出发作出了各自的理解和评价。本文旨在追踪国内研究者关于哲学解释学的语言观、真理观和意义观这三方面的论述 ,对于相关诸论点作一次梳理和比较 ,在此基础上 ,着力剖析诸论点中所提出或显示出的问题 ,并就相关问题的进一步展开略抒浅见  相似文献   
68.
张汝伦 《河北学刊》2004,24(5):71-76
伽达默尔看来,释义学基本上不是一个认为科学方法论的问题,不是主体认识客体的主观意识活动,而是人类基本的存在活动.这就等于说,我们的存在是释义学的.要证明这一点,首先必须证明科学之外种种经验方式的合理性和真理性.这就是伽达默尔艺术经验理论的实际目的.伽达默尔通过对近代主观主义美学的批判,证明艺术不仅仅是艺术,艺术经验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艺术真理的问题.艺术经验实际上是我们的世界经验.  相似文献   
69.
蒋红雨 《学术交流》2007,(11):16-20
20世纪60年代,西方人文主义代表人物伽达默尔与科学主义代表人物费耶阿本德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不约而同提出了"反对方法"思想。对二者反对方法思想提出的理论背景、理论旨趣以及理论趋向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学界进一步把握20世纪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及其在21世纪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70.
《真理与方法》的出版,把伽达默尔卷进了20世纪哲学对话的风暴中心。哈贝马斯无疑是这场风暴最有力的推波助澜者。肇始于其“论社会科学的逻辑”一文的两人的争论,围绕着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所提出的“诠释学普遍性”以及“权威与理性的关系”等重要问题作了同调与异趣并存的深度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