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5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70篇
人才学   19篇
丛书文集   320篇
理论方法论   58篇
综合类   738篇
社会学   67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西陬牧唱词六十首>是清代诗人王芑孙以新疆为题材的诗集,首创诗文互注的形式,热情地讴歌清朝统一大业,对于蒙古、维吾尔族民俗的描写尤为精彩,开创了一代新诗风.  相似文献   
992.
孔孟与宋代理学家人格理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利 《文史哲》2003,(2):38-41
孔孟追求君子人格理想。宋代理学家多体现出追求成圣的人格理想。从君子到圣人 ,既体现了宋代理学家对于孔孟人格理想的继承与发展 ,又体现了宋代理学家人格理想的时代烙印。孔孟与宋代理学家实现人格理想的途径有外王与内圣的不同取向。  相似文献   
993.
题材是构成作品的基本要素,是时代精神的折光,更是作者思想向度的反映。屈原作品题材中“两美遇合”与“现实之境”相融,“法先王”与“法后王”并举,“言治”与“言巫”同列,不仅反映了屈原对先秦诸子思想精华的汲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昭示了屈作自成一家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4.
李美玲 《阴山学刊》2003,16(6):67-69
三娘子,明代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她顾全大局,申明大义,牺牲个人利益,先后嫁俺答汗、黄 台吉、扯力克、卜石兔四代顺义王,为实现通贡互市,积极维护和巩固明末蒙汉和平友好关系,发挥了及其重要 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对虞集《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碑文中谈及“高昌回鹘”或“西州回鹘”的“辖境”方位的记载 ,钱伯泉先生认为“颇多错乱” ,田卫疆先生则认为是古代操突厥语族各族对于方向的常规表达形式。我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北方民族也即阿尔泰语系诸族空间方位的发生发展和演变有一个历程 ,北方民族这一空间方位观念这一发展历程在人类文化史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姜蕾 《理论界》2007,(5):176-177
《蝇王》是一部发人深思的哲理性小说。小说以寓言的形式对人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在作者看来,一方面人性邪恶,其邪恶与生俱来,不可摧毁,它总是受到文明的压抑而潜伏在人的内心深处,一旦失去管束,便会释放出来。另一方面正是人性的不完善导致了社会的不完善,人性的邪恶导致了社会的邪恶。人性中固有的邪恶是人类自身悲剧的本质根源。认识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起足够的对于人性邪恶的防范意识,防止人类悲剧的再次上演。  相似文献   
997.
孟子的性命之辨及其内圣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文 《河北学刊》2001,21(2):110-113
有见于主体在外王实践中的相对局限性,孟子通过辨析“求在我者”与“求在外者”的复杂关联,完成了对性命之辫的宏观划界工作。与此相比,孟子以知命/立命为内涵的“哲学整合工作”就更为关键。原因在于,惟有以内圣统摄外王,活生生的道德实践主体最终才能以主观能动性内在地超越相对局限性。  相似文献   
998.
巨传友 《学术论坛》2007,(1):172-176
“词史”的概念是清人比照“诗史”提出的。晚清以王鹏运为首的临桂派词人以史入词叙写时事,以史家晦笔反映敏感的政治事件,通过个体心灵的感受反映出那个国运陵夷时代的民众心声,体现出了与“诗史”相通的词史精神,为晚清词坛增添了新的亮色。  相似文献   
999.
雅斯贝斯的"轴心时代"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介绍到中国时,正值中国社会处于一个特殊的转折时期。雅斯贝斯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史前、古代文明、轴心时代和科技时代四个基本阶段,其中,第三阶段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东西方同时或独立地产生了中国、印度、巴勒斯坦和希腊四个轴心文明。虽然这一理论具有反西方中心论的意味,但也必须注意到,在雅斯贝斯所划分的整个人类历史上,只有中华文明跨越着全部四个阶段,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到第二阶段绝灭了,古希腊文明则在第三阶段才开始。追溯民初以来学者早已开始的东西文明比较,更多关注的是在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华文明的第二阶段上。20世纪初兴起的疑古思潮将中国古史"砍掉一半"、"打个对折","轴心时代"理论则恢复了晚周诸子学的合法性,但它同时继续漠视三代王官学,而三代王官学正是晚周诸子学乃至整个中华文化的源头。"轴心时代"理论与中华文明对接中的偏差,其影响将是流与源的颠倒、反题与正题的倒置和各期学术史的逐次错位。  相似文献   
1000.
陈广忠 《船山学刊》1994,(2):110-121
汉初统治的七十余年间,是中国道家的辉煌时期,黄老学说成了西汉治国的指导思想。由于道家学说的博大的包容性,汉初出现了以道为主、战国以后融合各家的又一次百家争鸣,国家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然而这种比较开明的文化开放政策,随着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禁锢政策,而遭到扼杀。并由此而影响中国政治文化二千余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