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7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30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17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837篇
理论方法论   158篇
综合类   1735篇
社会学   89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佛教网站是用户获取及交流佛教信息的重要平台,对佛教网站数据资源进行评估分析,旨在"以评促建",提升佛教网站数据资源的整体质量以便其在服务用户的同时更好地发挥传播和弘扬佛教文化的职能。本文根据网站主题及数据内容,将境内外佛教网站分为综合性佛教网站、佛教协会网站、佛教典籍类网站以及佛教文旅类网站四类,并在此基础上对网站内的佛教数字资源进行了评估。文章以中国大陆各地佛教网站,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及中国台湾佛教网站,印度、尼泊尔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佛教网站为分析对象,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导向性,能够为佛教资源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从分析结果中发现,佛教网站应在信息质量、资源结构以及内容的时效性等多个着力点上加强佛教数据资源的建设,为中国文化策略的实施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72.
钟焓 《文史哲》2022,(2):60-76+166
近年来,国外某些藏学研究者以藏族与蒙古族具有共同宗教信仰为由,提出所谓“西藏佛教世界”共同体的理论假说。然而,通过引入历史人类学的观察视角以分析发掘民间口碑材料中承载的历史信息,再将之与传世文献提供的历史背景结合互证,所得出的结论足以揭示上述理论模式实际上无法解释蒙藏民族在清代经历的复杂历史进程,因而步入历史解释的误区。  相似文献   
73.
邈真赞是敦煌佛教文学中颇具特色的文类之一。目前,学界主要在文献整理、专门史研究、佛教美术研究及文学与文体学研究等领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动向,同时也存在重"史"轻"文"、重"真"轻"赞"的倾向。因此,将来研究,该文认为,可着眼于四大层面:一是加强概念辨析,二是进行跨学科的文本阐释,三是注意应用文体的多功能阐释,四是深度挖掘邈真赞所蕴含的佛教美术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74.
75.
论文以提问的方式展开对论题所涉四个关联项的考察,以逐渐澄清"佛教本位的义学研究"这一概念的具体意义。论文将近现代佛教学术研究总体视为佛教研究领域一种根本性的范式更迭,是西学普世化进程在佛教研究中的体现,标志着佛教自身解释学传统的断裂。相对于此,论文提出"佛教本位的义学研究"之建立,其有别于前者正如基督教神学之有别于基督教研究。"佛教本位的义学研究"提倡回归佛陀的教导本身及其在东方世界的历史性开启与实事性发生,它以佛教自身的解释学传统为根基和典范,致力于在现代语境中为佛陀教法本真意义的敞明提供一种现代表述形式,以促成佛教思想的本己表达进入现代学术研究和思想交流的公共平台。作为佛教本真意义在现代语境中的重新构形,其实际的展开将是一个动态生成和不断尝试的"现代格义"过程。  相似文献   
76.
金刚杵纹考     
文章根据传世实物、图像及相关史料,对唐代至清代金刚杵纹加以考察,以厘清金刚杵纹发展演变基本脉络,阐明不同时期装饰艺术中金刚杵纹的基本特征。文章指出,金刚杵纹广泛运用于佛教建筑、佛经、法器以及瓷器、金银器、铜器、漆器、珐琅器、织绣等生活实用物品的装饰中,影响渗透到宗教以及世俗生活的诸多方面,其宗教色彩被逐步消解、淡化,装饰意味不断增强,真实地反映了外来艺术本土化的发展演变轨迹,是中外文化交流、汉藏艺术融合的生动例证。  相似文献   
77.
蔡晓菁 《理论界》2012,(2):88-90
本文尝试对吉藏思想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述评,把吉藏思想的相关研究划分为4个时期,并对今后的吉藏思想研究重点,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78.
旅游开发能为桂平西山佛教文化遗产保护提供资金支持,激发文化遗产拥有者的自豪感,增强其保护意识,从而壮大保护力量,同时对佛教文化遗产的传承、交流和研究起到促进作用。然而,旅游开发也会导致佛教文化遗产原真性的丧失,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佛教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79.
从清末到民国,动荡的中国政局波及到对汉传佛教的政策,特别是"庙产兴学"的提出,中国佛教界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新的环境中,圆瑛与时俱进,建立中华佛教总会,开佛教办学之先河,为动荡时期佛教适应社会发展,应对复杂形势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也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作出有益探索,并因其独特性而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0.
此文结合作者自身在拉萨常年的生活经历,对该城在一年内举行的传统节日进行细致描述,分析节庆所受地理环境与文化积淀二者的影响,认为这些传统节庆不仅体现了生活在拉萨这座城市的人们对时间的感知,也隐含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