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65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93篇
管理学   708篇
劳动科学   47篇
民族学   92篇
人才学   93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2032篇
理论方法论   437篇
综合类   3444篇
社会学   440篇
统计学   45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506篇
  2013年   533篇
  2012年   586篇
  2011年   669篇
  2010年   595篇
  2009年   593篇
  2008年   593篇
  2007年   447篇
  2006年   344篇
  2005年   351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81.
司法解释有关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的个人信息的定义应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保持一致。合法获取但非法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亦应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故意犯罪且相关行为应具有法益侵害具体结果。获得公民知情同意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不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公民知情同意"的效力应当以《个人信息保护法》赋予公民最后一次行使同意权的效力为基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保护法益应为与公民人格、财产权紧密关联的个人信息自决权。司法解释对"情节严重"的认定应根据个人信息对公民个人利益影响的紧密程度以及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两个方面综合考量。司法解释应采用《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分类方式,将个人信息区分为敏感个人信息和一般个人信息两种,并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再犯情形的构罪标准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82.
除《民法典》总则编有少量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外,《民法典》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主要集中于人格权编。在实践中载有个人信息之数据的利用价值日益显现,故针对个人信息的财产属性以及数据利用在《民法典》适用语境下的解释路径成为学界与业界关注的重点之一。人格权编下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自然是从保护私主体的人格尊严出发,相关规定不涉及亦不排斥载有个人信息之数据的市场化利用;《民法典》总则编第125条及第127条规定已为数据权利保护与数据利用规范的适用除外提供空间,《数据安全法》与《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可藉逐渐成形的数据资产治理观念实现与《民法典》规定的协调,表彰其所内含之个人信息的财产属性,亦可避免一些涉及《民法典》适用范围的理论争议。  相似文献   
83.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之所以独立成罪,是因为旨在有效抑制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而将具有类型性地侵害法益抽象危险性的网络犯罪帮助行为,配置独立的构成要件与法定刑,以摆脱对下游犯罪成罪与否(如罪量)及刑罚轻重的依赖。但立法定位不准、行为类型认定混乱、界限竞合处理随意及中立帮助行为认定不清,造成该罪的“口袋化”。实际上,争论该罪是“帮助行为正犯化”还是“帮助犯的量刑规则”,并无实际意义;该罪也并非所谓中立帮助行为的正犯化;企图从是否存在“通谋”“充分的意思联络”、是否专门为他人“量身定制”、是否情节严重等方面区分该罪与诈骗等罪的共犯,有违共犯原理、责任主义及罪刑均衡原则,而不可取。只要客观上与他人实施的网络犯罪行为及其结果之间具有因果性,主观上对此存在认识,而且行为本身违反相关禁止性规定,原则上都不能否认诈骗等罪共犯的成立。  相似文献   
84.
85.
催收非法债务罪的设立有利于克服前置法的疲软,是刑法结构现代化变革的必然趋势。鉴于教义研究的匮乏及司法解释的缺位,有必要深度解构催收非法债务罪的保护法益和构成要件,以实现对不法行为和罪责的精准评价。在法益方面,合法正当的讨债秩序是直接法益,债务人的人身、财产不受侵犯的利益是间接法益。在构成要件方面,对于非法债务和行为方式的解读应当重视发挥刑法法益的解释论机能;情节严重是表明违法性程度的要素,是否达到罪量要求应结合客观的违法性要素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86.
朱茂 《决策导刊》2005,(10):9-10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全体公民的参予和共同努力。没有文明的,高素质的公民,和谐社会的建设将成为一句空话。只有社会全体成员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提高了,才能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抓住提高全民素质这个“牛鼻子”,就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87.
我国现行刑法第38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了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此后,司法解释和刑事立法对该罪的规定又几经变化,由于立法对客观方面规定得不够科学、明确,司法解释又没有准确解释出立法之内涵,使得人们对这一危害行为在认识和处理上存在一定分歧。要准确认定该罪,有必要对其客观方面进行理论探讨。本文拟就挪用公款罪客观表现中的有关问题略陈管见。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88.
黄海客 《决策探索》2003,(11):42-43
今年,从福建厦门一台资企业女工在公司办公楼如厕时,意外发现马桶后安装用于偷拍的针孔摄像机,到广州市年轻女性热买反偷窥的"探测狗",引起了国内许多媒体的广泛关注,公民隐私权一时成为社会热门话题,也引发了人们对公民隐私权问题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89.
公民素质与选举改革调查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公民素质与选举改革调查@蔡定剑$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处~~  相似文献   
90.
政府电子化服务(government electronic service)是政府基于"客户"导向的理念,利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多途径、多渠道、全天候地向公民提供优质、高效、时效的信息和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