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13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332篇
理论方法论   51篇
综合类   503篇
社会学   47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文学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构成胡适文学思想中的三大矛盾.胡适在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上的矛盾彰显了一个隐身江湖又留神庙堂,有志文学又寄意家国,留连学术又不能忘情政治的现代中国学人的情怀;胡适的形式主义文学史观并未坚持到底,形式主义立场与他信从实验主义有关;胡适对传统文化激烈的批判背后隐藏着他对传统文化很深的依恋,胡适学术活动的思想资源更多来自传统.  相似文献   
82.
要全面理解唯美主义的内涵 ,首先 ,要分清其指涉范围 ,是就文艺创作思潮而言的 ,还是就文艺研究方法提出的 ;其次 ,在此基础上 ,需进一步明确这一范畴的意指重点 ,是就文坛的一种创作原则而言的 ,还是专指某一时期特定的审美追求 ;最后 ,应对其内涵所包含的几个层次逐层剖析 ,指出其与形式主义、审美救世理论和颓废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把握其核心与实质。惟有如此 ,才能真正理解其涵义。同时 ,在将该范畴运用于文学评论时 ,也要在其内涵限定的范围内正确使用 ,并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否则“唯美主义”这一范畴就会被用滥用乱 ,失去其原有价值  相似文献   
83.
中国封建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在宗法基础上的宗法社会,一家之长,一族之长,一国之君具有绝对权威。官僚等级森严,只对上级负责,具有单方向上的服从义务,而一旦为官,其所拥有的各种特权不仅可以为自己谋私利,还可以“光宗耀祖”。一切为了作官,有了官位就有了一切,官本位意识为社会所认同。中国有  相似文献   
84.
俄国农民外出打工与城市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的实质是农业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俄国城市化水平取决于农民迁移的方向和规模,农民外出打工和转入城市等级问题是理解俄国城市化的关键所在。俄国农民向城市迁移的进程缓慢的原因很多: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的身份证制度严格限制了所有人的迁移,尤其限制了农民的迁移;村社制度通过连环保义务有力地约束了农民的出行,农民必须服从村社的监督;农民在经济上和血缘上与农村保持着天然的联系,一般将外出打工视为权宜之计;外出打工既冲击了村社的宗法制度,又有强化农民经济、延缓农民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论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经济政策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认为,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经济政策的性质,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而不利于贵族地主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86.
当代语言学中两大思潮的碰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义娜 《河北学刊》2002,22(5):94-97
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是当代语言学理论迥异的两大学术思潮。本文通过阐述双方的语言理论和学术思想,重点探讨了他们之间的根本分歧以及各自的学术局限所在,认为双方道不合但志同,分歧引发思潮碰撞,促进彼此借鉴,有利于语言学的健康发展;同时还认为,语言内外部研究相结合的学术思路将成为当代语言学一种新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87.
俄罗斯形式主义和美国19世纪著名作家、批评家爱伦·坡的文学理论存在不少相通之处,而爱伦·坡的恐怖短篇小说更是典型地体现了俄罗斯形式主义的主要观点.从俄罗斯形式主义剖析爱伦·坡恐怖小说的体裁、地点、视角、人物塑造和情节,不仅为研究爱伦·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还能更清晰地看到爱伦·坡对哥特小说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8.
俄国东正教修行生活从16世纪末到18世纪末呈现逐渐衰落趋势.其原因既有大的社会背景的影响,即西方化的出现和发展,也有俗世政权与教会关系的原因,即这一时期俗世政权凌驾于教会之上,限制教会修行生活的发展;同时,修行生活内部也存在腐化堕落的现象,降低了其在民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和影响力;部分修士参与分裂运动也造成了整个教会修行生活受到严重打击.  相似文献   
89.
高世蒙 《学术月刊》2022,(5):151-160
1930年代,围绕施蛰存主编的《现代》出现了两个创作群体,即“现代派”诗人和“新感觉派”作家。这两支队伍在人员构成和创作风格上多有交叉重叠。经由30年代文学场的合力构造,尤其是左翼阶级话语的反向定义,它们逐渐被典范化为与现实主义判然二分的形式主义流派,并在此后峻急的政治形势下淡出文学舞台。80年代学界以“现代派”的名义重新发掘“新感觉派”,将其追认为文学史上首个现代主义流派。至此,30年代诗歌领域的“现代派”和小说领域的“新感觉派”成员合流,形成以施蛰存、戴望舒、杜衡、刘呐鸥、穆时英为核心成员的“现代派”。在新时期为这一流派清理历史浮尘和正名重建的过程中,或受制于历史遗留观念的影响,或出于意识形态站位的需要,其初始内蕴有时也可能发生位移,形成新的遮蔽。  相似文献   
90.
《安娜·卡列宁娜》中安娜的悲剧是一个伦理选择的悲剧。安娜的悲剧产生于19世纪俄国社会的转型时期,这种伦理环境使她一方面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方面产生了朦胧的自我意识,敢于追求新生活。安娜和弗龙斯基的爱情打破了俄国上流社会的伦理禁忌,使她陷入两难的伦理选择之中。安娜勇敢追求爱情的行为使自己、弗龙斯基、卡列宁的伦理身份发生了变化,引起伦理混乱,最终酿成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