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13篇
管理学   17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79篇
理论方法论   37篇
综合类   215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61.
本文论述了鲁迅与时代关系的几个特点,指出鲁迅是在个体生命与世界的深层的和形而上的把握的张力中确立他与历史与现实与未来的关系的。他的文化姿态始终指向我们民族的现代化要求。从这个意义上看,文化保守主义、文化守成主义正如文化激进主义一样,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62.
《领导文萃》2008,(10):8-9
现在,外界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奥运会和中国的经济上.而北京的外交政策正在发生的深刻转变则很容易被忽视。但在中国领导人轻描淡写的讲话背后,一场有关中国国际动向的激烈辩论正在上演。在这场由政府主管的智库和大学发起的辩论中,自由国际主义同中国的新保守主义陷入争论之中。其中,新保守主义者们主张以中国观念重塑整个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63.
文化保守主义是近现代中国的一股思想潮流,影响着当时的文学创作。沈从文的《长河》延续着他乡土作品中的田园牧歌式的风格,描写了三、四十年代湘西社会。本文从《长河》中的无聚焦叙述切入,探讨其背后沈从文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64.
"中体西用说"是由19世纪末一批具有革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率先提出,后经洋务派官僚引申论证所形成的一种融合中西知识的学说,"中体西用说"最初论证的着力点落在"西学",虽然表面主张"以中学为体",实则是以此掩饰其输入西学的真实意图。随着甲午战后维新派力促变更政体,此说取向随之发生变异,成为维护儒教正统以对抗清末政治改革的学说。"中体西用"的内涵与晚清文化保守主义有着密切的关联,逐渐成为守旧文人抗衡与疏离西学侵蚀的精神支柱。因此,有必要对民初以来有关"中体西用说"与晚清文化保守主义的诸般讨论做概要性评析。  相似文献   
65.
66.
作为五四时期知名的文化保守主义者,杜亚泉关注国际政局和世界形势,具有开放的文化心态。他对东西文明进行学理意义上的比较,主张多元主义和文化调和论,断定东西文明不仅是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的差异,而且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差异。他不承认西洋文明在总体上比中国文明优越和进步,认为中国文明可以“救济”西方文明,乃至对世界文明作出补救性贡献。这种文化调和论肯定中华文明有其自身的价值,力主通过东西文明的调和,创建以中国传统文明为根基的中国现代新文明,体现了对民族命运的关怀和对中华文明前途的担忧。这一思想顺应并揭示了五四时期东西文化交汇融合的发展趋势:思想自由、价值多元与开放包容的格局。但他夸大了西方近代文明的弊端,误解了欧战对西方近代文明的消极影响,仅仅看到两种文明的民族性差异而否定两者之间更为明显的时代性差异则是错误的,这无益于东西文化问题的真正解决和中国现代新文明的建构。  相似文献   
67.
美国中期选举使民主党和奥巴马总统本人受到很大打击。民主党失掉众议院多数席位,奥巴马未来两年执政道路充满荆棘,竞选连任困难重重。共和党通过中期选举掌控了众议院,标志着他们说便宜话的时代结束了,未来的道路也并不好走。茶党的兴起,对美国政坛和社会的影响正在显现。美国保守主义思潮回归,金融经济危机冲击下的各种社会问题交织,其国内外政策走向正在深刻演变之中。  相似文献   
68.
中西与新旧之间: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西方不同,在近代中国,除政治上的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外,还存在着文化上的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政治上的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分歧在社会制度方面,前者主张全面改革甚至革命,后者主张维持现状或少许改良.文化上的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分歧在思想文化方面,前者主张西化或全盘西化,后者主张认同、维护传统.中国近代思想家们的文化取向与政治取向的联系往往是历史的,而非逻辑的,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一种必然如此的因果关系.一个政治上的激进主义者,在文化上可能是激进主义者,也可能是保守主义者,反之亦然.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都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式形成于"五四"运动前后.我们在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时应坚持如下几个方法或原则: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或原则;二是一分为二的方法或原则;三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或原则.  相似文献   
69.
无论是文化激进主义还是文化保守主义,其存在都有一定的合法性,但是,这一合法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会发生改变。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化领域,出现一道新的文化景观,即精英文化由文化激进主义转向文化保守主义。引领中国精英文化潮流近一个世纪的文化激进主义思潮,之所以让位于迅速振兴起来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力增强为精英文化转向奠定物质基础;全球化为精英文化转向提出要求;"东亚现象"的出现成为精英文化转向的主要动力;反思西方现代中心话语成为精英文化转向的主观力量。可以预见,在这些力量的综合作用下,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将成为新世纪中国精英文化的主潮。  相似文献   
70.
关于奥克肖特是自由主义者还是保守主义者一直存在争议.从他的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分析可知,"自由"与"保守"的两分对奥克肖特并不适合.奥克肖特理论体系的建立就是为了突破近代以来西方理性主义的认识路径,这在他的政治思想上表现为对连贯性与平衡性的追求,摒弃极端意识形态就是这种追求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