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14篇
管理学   17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79篇
理论方法论   37篇
综合类   214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1.
进入21世纪以来,"普京新保守主义"日益成为与俄罗斯命运攸关的关键词。在俄罗斯新保守主义复兴与发展的潮流中,在衰败的俄罗斯成长为崛起的俄罗斯的道路上,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普京新保守主义。普京新保守主义实质上是俄罗斯重新崛起的强国理念,其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政治上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主义;经济上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和灵活的、目的明确的保护主义;社会文化上实行反西方主义和恢复传统主义。普京新保守主义的战略目标是俄罗斯的重新崛起,建立一个以俄罗斯为核心的欧亚联盟,谋求与西方世界平等对话,成为未来多极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一极。但是,2014年以来不断升级的乌克兰危机和美欧对俄罗斯的联合制裁表明,俄罗斯陷入冷战后最激烈的地缘政治冲突,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普京新保守主义面临严峻的外部挑战。  相似文献   
92.
黄遵宪与晚清"西学墨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黄遵宪一生学术文化思想,"西学墨源"论实奠其基.其以韩愈"孔墨相济"说倡导"大开门户,容纳新学",同时以孔墨对应中西,主张效法西方科技政制而保存中国传统伦理,以传统道器之辩安置中西主次位置."西学墨源"论虽然成为黄遵宪接引西学、宣传维新变法的理论利器,但终走不出晚清"中体西用"文化保守主义的巢臼.其学术文化观十分典型地反映了晚清士人在中西冲突的剧变环境里依违两难、进退失据的矛盾心境.  相似文献   
93.
当艾略特看到这份读书报告后,惊讶得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因为许多年来,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高兴不已的艾略特主动要求做基辛格的导师,而这可是许多哈佛学子梦寐以求的事情呀!此后,艾略特开始把自己的心血全部倾注到基辛格身上——教授给基辛格一套完整的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后来,艾略特又推荐基辛格免试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他在推荐信中这样写道:“基辛格是我过去10年来所有学生中最优秀的一个,他在思想深度和哲理洞察力上无人能及!”  相似文献   
94.
解读柏克-以《自然正当与历史》第六章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引言当下 ,前人的思想总是被“我们这些学人”、“哲学工匠”们 (尼采语 )一再地打磨成不言而喻的事情 ,凝结成丧失了任何可争议性和尖锐性的体系。思想家“生而自由 ,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是怎么变得合法的 ,我不清楚。事情是如何发生的 ,我自信能够解释。将一个思想家解读成一个凝固的体系 ,这不是偷懒 ,就是歪曲。这种方式于柏克尤其不公平。[1]今天 ,柏克以定论的“保守主义”哲学家而出名。事实上 ,他与新近起自美国的保守主义复兴潮流毫无关联之处。努力通过柏克来印证汉密尔顿血脉、甚至支持所谓的“本土”蓝图或者后现代…  相似文献   
95.
纳撒尼尔·霍桑的第二部小说<七个尖角阁的宅子>并非一则简单的加尔文教道德寓言,在追溯品钦家族史的时候,作家有意将之置于更广阔的时空框架中加以观照,刻意凸显品钦家族与欧洲大陆、旧世界的关联.由此,作家以家族史的形式揭示了人类社会由农耕时代向现代资本主义模式转型的历史进程,再现了资本主义发展所导致的旧经济秩序解体和以阶级矛盾为核心的一系列时代问题.小说聚焦的是19世纪上半叶旨在疗治社会病症和设计理想社会的乌托邦改革运动.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导致了劳工矛盾、贫富差距、阶级冲突等时代问题.面对危机,改革者、文化批评家和知识阶层开始反思美国社会和经济秩序存在的问题,以寻求疗治和改革良方,史学家把1830-1850年间的20年称作改革时代.小说体现了作家对改革运动的回应和思考:如果说,霍尔格雷夫代言了改革者与历史决裂的信心,那么,克利福德火车之旅则让我们洞悉了19世纪灼亮的乌托邦幻象.然而,作家近乎虚无主义的哲学观决定了他的保守主义立场,不仅对改革的狂热投以审慎的、质疑的目光,而且,认为任何改革运动和乌托邦设计注定都是徒劳的.霍桑的保守主义使他最终在文本中转向田园牧歌传统,相对于南北战争前的美国社会而言,作家似乎更为怀念相对稳定的、和谐有序的田园景象以及封建等级制所依附的农耕社会模式,借助田园牧歌传统,作家在小说里召唤出一种不同阶级和平友爱相处的幻象,实践了一种幻想式的阶层融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6.
杨剑锋 《社科纵横》2009,24(10):104-106,115
陈三立、陈寅恪父子对严重的民族文化危机有着清醒而又极其痛苦的认识。陈寅恪秉承陈三立以传承、保存中华文化为己任的历史重负,处处维护中华本位的传统文化,对全盘西化之思潮持抵制态度。同时,陈三立的气节也对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著名观点的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父子二人共同承担起中国文化“托命人”的历史重担。  相似文献   
97.
安倍晋三两次执政中一脉相承的右倾言论,都可从其成长轨迹及其智囊、亲信和幕僚身上找到印记。因此,与其归因于为了迎合右翼势力、以争取选票稳固政权等"功利性"考量,不如说这些皆来自于其"功能性"体质,即先天的"基因血液"的遗传和后天的"肌肉体格"的锤炼造就了其根深蒂固的极端民族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98.
沈从文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从文是一个具有土家族血统并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土家族文化传统的作家,他以湘西民间优秀文化精神及城市下层民众的优秀品德为参照观察"现代"文明,从而发展了自由主义的保守性,成就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想家。他虽然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传统具有一致性,但更多的是基于救亡与启蒙的使命而"退返民间",从民间优秀文化精神中探索中华民族的活力与重造的根基。  相似文献   
99.
法律思维的特质是其保守性,这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路有吻合之处.但是,由于中国近百年来的主流意识一直受激进主义思潮的影响,因而对法律思维的保守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当前,能动与创造的思维则很容易被接受,克制与谦抑没有成为法官的意识形态,这对中国刚刚启动的法治建设具有消极影响.在进行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应当奉行司法保守或克制主义,并按这种思维选择所要运用的法律方法.没有时法律规则和司法权的克制与谦抑,法治就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100.
如何看待科技活动的伦理代价,它可以区分为科技自由主义与科技保守主义两种基本不同的态度;两者之间的张力经常造成我们选择的困境,并且难以坚持一以贯之的立场。对科技活动的不同的伦理态度,通常都可以从利益和文化背景上分析其根源,并通过合理的社会建构,寻求两者之间的良性互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