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4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1.
任春强 《船山学刊》2012,(1):127-131
孔子的君子之道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人人都整全地具有天道赋予的完满德性;二是人人还须通过不断地修身来成就自身的完满德性。而君子之道有三大关节:修己以敬,修己以安家,修己以安国、安天下。在孔子看来,修身中已经奠定了安"家——国——天下"的根本原则,因此安"家——国——天下"并非修身以外事,修身即在齐家治国平天下。  相似文献   
22.
儒家德性论的核心是建构了一个内容涉及人们生活各个领域的德目系统。因为这个系统德目繁多,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古往今来被人们视为生活的行为准则、修养的理想目标。仁、义、礼、智、信是这个系统中最重要的德目,且以"仁"为核心。儒家德性的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推己及人、修身养性、经邦济世"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23.
群己关系是孔子道德哲学中一个重要论题。与后期儒家哲学片面强调群体原则不同,孔子的群己观为个体生存预留下极大的开放性空间。其以具有理性判断能力的独立个体为出发点,尊重人作为现实存在的情感需求,通过推己及人的道德生发路径,形成了以"超越自我中心"为特征的特殊群己观。  相似文献   
24.
陈林杰 《创新》2012,6(5):33-36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党性修养都强调修己安人,即通过强化内在管理,开展自我修为,提高素质,以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党性修养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修己安人的内容与方法,而且由于其注重社会实践,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超越。  相似文献   
25.
孔子是"君子之师",孔子之学是"君子之学".回归"君子"的原初含义,强调"位"与"德"的结合,从培养合格管理者的角度,揭示孔子"君子学"的真实意蕴;进而探讨君子之"德",把君子的道德修养作为其从事管理活动的必要前提;并立足于君子之"政",从仁义礼智信"五常德"的角度,展开儒家的"德政"思想.孔子的"君子学"对于任何时代社会管理"精英阶层"的培养、使用和管理,均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6.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其"以民为本"、"以和为贵"、"修己以安人"等思想,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人性化管理的精华.对这些思想进行深一步的研究,可以帮助现代企业更好的理解人性化管理的精髓,为现代企业实行人性化管理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7.
孔子德育思想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在一生的教育实践中 ,积累了丰富的道德教育经验 ,形成了一整套教育思想。今天看来 ,孔子推行道德教育 ,其意义在于修己与安人 ;他的道德教育内容的核心是仁 ;道德教育的方法 ,重在知情意行相结合与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28.
关于戴震的“理欲观”,传统研究已经从学术批判与政治批判、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情感主义与智识主义这三个维度展开了丰富而具体的分析,但其中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探究的疑难问题。而通过戴震思想所蕴含的修己与治人的维度,可以重新审视戴震的理欲观,并能对传统研究揭示的疑难问题作出新的诠释。首先,戴震以治人为出发点,不仅将程朱主观性和超越性之“理”改造成客观性和公共性之“理”,还将程朱个体性和内在性之“欲”改造成社会性和客观性之“欲”。其次,戴震在修己层面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修身标准,提出“庸德”来作为日常生活中所有民众的修身标准。再次,戴震不以道德标准作士人和庶民的区分,而将宋以来儒士所体贴之天理视为“一己之意见”,批判其带来的社会治理危害,开启以知识作为士人和庶民的区分标准,显露出不同于传统的近代意识。  相似文献   
29.
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包含了极其丰富的人学内涵。在对音乐社会功能的认识之中,贯穿了孔子对人性本质的深刻理解,包含了他"修己成人"的人学宗旨;在对音乐的文化史考察中,孔子从主体与其精神产品的关系模式入手,提出了"文质彬彬"和"绘事后素"两大命题,确立了音乐所应具备的人文品格;在对春秋时期不同音乐类型的褒贬之中,孔子提出"尽善尽美"的音乐审美理想,既体现了他对审美严肃性的重视,也蕴含着他对士阶层理想人格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30.
朱华桂  贾学军 《学术界》2012,(9):109-117,287
基于传统文化的视角,良好的沟通是一种艺术,应做到心与心的交流.在面对沟通的两难困境时,尊重和包容促进其良性循环.持经达变是化解沟通难题的最优解决途径.在持经达变的过程中,应以“法”为基本依据,以沟通圆满为目的、妥当大于实在、由情入理.此外,还应从个人修养、应变能力以及协调能力等多方面完善自身修养而至容人、达人之境界,方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谐,并慎始善终,以求沟通过程的圆通和沟通结果的圆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