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二)偏正结构类型 偏正结构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定语和中心语构成的“定中式”;一种是由状语和中心语构成的“状中式”。公文标题事由,“定中式”偏正结构居多。就中心语而言,“定中式”结构的中心语除特殊情况下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外,大多由名词充当。即使中心语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其短语的语法功能也是名词性的。  相似文献   
12.
名词直接修饰动词、名词做状语、动词做中心语的NV式状中偏正结构中名词与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有三种:(1)N表示V的方式、手段;(2)N表示V的情态;(3)N表示V的程度。动因竞争是NV式状中偏正结构形成的原因。在这个结构中名词是受到限制的,只有不能做施事的名词才能与动词构成NV式状中偏正结构。  相似文献   
13.
在某些偏正结构中,中心成分作为后起偏正结构的初始形式出现,中心成分的这种功能可以称作原形。根据原形中心成分与修饰成分所在的相对位置,可以把偏正结构分成前加式和后附式两种不同的语序类型。每种语序类型下面又可以根据修饰成分与中心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分成更小的类型。对原形偏正结构既可以做静态的结构分析,又可以做动态的源流分析。  相似文献   
14.
原型理论由来已久,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研究者对其阐述也不尽相同。本文立足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分析“中国的莎士比亚”一类偏正结构短语的中心语的原型特征。来分析这类语言现象的产生和存在的根由。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中的以动词为中心语的名词性偏正结构是在五四运动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这与印欧语言对汉语的影响有直接的关系,是一种欧化语法现象,反映了间接语言接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指示代词修饰名词的偏正结构中 “的 ”有出现或隐或现、不出现三种情况 ,从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出发 ,对这三种情况进行分析 ,我们把指示代词修饰名词的偏正结构中“的 ”隐现的因归纳为“句法上的制约性 ”、“语义上的搭配性 ”和“语用上的限定性 ”。  相似文献   
17.
“NP 的 VP”不宜看作“的”字结构,也不宜看作主谓结构,应该看作偏正结构。它的中心语VP是谓词性的,而整个结构却是名词性的,是因为词与短语的句法分类标准不一样:前者依据的是一组句法框架,后者依据的是其经常出现的句法位置。当特定句法框架判定一个词为VP时,它出现在任何位置上都看作VP,不然就会造成词无定类。也即“NP 的 VP”的VP只能看作谓词。“NP 的 VP”只出现在主宾语位置上,因而是名词性的。  相似文献   
18.
偏正结构”是汉语复合词常见的一种组合形式,这一结构公认的界定是“前偏后正”,即修饰、限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但以这种结构界定标准,在分析汉语南方方言中大量存在的诸如“鸡公”、“狗母”的构词现象,以及今天北方话类似的语言现象时,存在困难.因此,有必要从南北方言事实出发,结合古汉语及亲属语材料,对这类结构的内涵进行重新检视.  相似文献   
19.
格式为N+A+的+N’的偏正结构,其中心语“N”的省略与否,关键在于这个中心语由哪一类名词充当,省略不是任意的  相似文献   
20.
周建国 《天府新论》2014,(6):109-115
在传统中国社会里,儒家道德伦理体系是按照主-从关系来设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由此形成了中国人人际交往中的偏正人际关系结构,它使得中国人人际交往面临着巨大的结构性压力.为了化解这种结构性压力,中国人既采取替代、强迫或暴力、减少需求或放弃等多种多样的普适性策略,更发展出了人格屈从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行为策略.在所有这些策略中,人格屈从最具中国特色,也被中国人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中国社会里一种独具特色的社会文化现象.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现代意识的逐渐深入人心,代表传统社会的偏正人际关系结构将会逐渐被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结构所取代,人际关系和交往将会逐渐变得更加平等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