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56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379篇
社会学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先生的早期作品,小说以南宋末年为背景,讲述主人公郭靖虽愚钝木讷,但大巧若拙,不断成就大业的故事。作品中,郭靖的人物形象已然颠覆了人们固有的洒脱随性的传统侠客印象,并赋予其"仁、义、礼、智、信"的家思想,尤其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侠风范。  相似文献   
22.
23.
文学源于社会需要,是人类社会因应生存与发展的精神需要之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实践与社会关系需要之产物。由于历史上潮人未能产生自己的仓颉,潮人也便与自己的书面文学擦肩而过。然而,口头文学却不会因此而无迹可寻。发祥于潮州的土著畲族,其始祖盘瓠就葬在潮州凤凰山。其《高皇歌》、畲歌仔等口头文学作品,应该是潮州古代文学萌发的源头。而书面文学之出现及其滥觞,应在中原移民南迁入潮及中原文化融入潮州之后。南朝刘宋年间,佛教开始传入潮州。由是,潮人文化得以在中原文化与佛教文化之长期浸润之下逐渐形成。这种文化土壤正是潮州古代文学赖以滋长之温床。而历代莅潮官员之文学移植与栽培便是其萌生、滋长之首要外在因素。因而,唐代是潮州古代文学之滥觞期。潮州古代文学滋长伊始便呈显着佛交辉之文化运势。  相似文献   
24.
"以诠经"是明清时期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辑录与解读"以诠经"文本中伊斯兰教中国化义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明清时期中国伊斯兰教界眼中的伊斯兰教中国化。"以诠经"文本对伊斯兰教中国化应包含的内容、如何践行伊斯兰教中国化提出了若干真知灼见,许多见解与当今倡导的伊斯兰教中国化若干内容相吻合。  相似文献   
25.
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大都具有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交融的性格特点,也就是既具有传统家文化里中国女性温柔、顺从、忍耐的特性,也具有基督式的牺牲、宽恕和博爱精神,而且这两种性格特点是完全“融合于血液里”、难分彼此的.这一特征在她的《少女小渔》、《扶桑》、《金陵十三钗》几部小说中有非常突出的表现,使得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内涵更为丰富、复杂,也更为动人.严歌苓小说中女性人物身上所表现的单纯、善良及美好人性,对于人们反思当下社会中堕落、阴暗、污浊的人性很有现实参照性;她塑造这些人物所采用的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互补共融的思维方式,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6.
在蒙元帝国初期,身为中书令的耶律楚材推行了"以治国"的政策,对蒙元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及此后的统治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这一思想在宋子贞为其撰写的墓志铭《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中得到了全面而深刻的体现。  相似文献   
27.
正中华书局1976年点校本《元史》卷九《世祖本纪六》记载至元十三年,忽必烈差官考试汉地户,最终确定免差的籍数额:"(至元十三年)三月戊寅,敕诸路户通文学者三千八百九十,并免其徭役;其富实以户避役者为民;贫乏者五百户,隶太常寺。"(第180~181页)至元十三年三月戊寅,即至元十三年三月二十九日。此次汉地试,其中主试河南的是王恽与陈祐。《元史·王恽传》记载:"(至元)十三年,奉命试人于河南"  相似文献   
28.
被时以"漫"相斥责的"漫家"元结,大力鼓励生产,倡导节用,非命、非乐,引导士子援墨入,墨学色彩鲜明。这与其家乡鲁山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天宝及安史之乱的时代背景相关。  相似文献   
29.
董苗 《温州瞭望》2016,(5):92-93
正02三叔经常通过信件和远在长沙的父亲倾诉衷肠,互相打气共渡难关,时常交流对父亲文章的看法,对文章中的有关问题进行研讨甚至辩论,一封信往往长达六七页并且正反面都写得满满的,字里行间尽是殷殷的关切和学术交流;随信时常附有一些剪报,大都是光明日报上刊登的评论戏曲、小说关于法斗争的大批判文章,三叔往往在标题下面写下自己的观点,对当时的学术研究风气不胜唏嘘无奈。  相似文献   
30.
罗卜藏丹津事件是青海历史上"社会"与"国家"之间权利博弈的典型,《善后事宜》的实施,不仅导致了国家与地方社会之间关系的模式从"弱控制—利用"转化为"强控制—渗透"关系,也为政治社会学意义上的强国家—弱社会关系模式建立,及整个青海社会的国家化、封建化、法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