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65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关于曲的体式结构、元明散曲的发展阶段,以及明代南北曲的演化等诸多问题,学界以往论述有诸多不实之处,本文在作者以往论著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了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32.
元曲是继宋词之后于元代兴起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常使用一种鼎足对的特殊修辞格。其“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的特点,颇具研究价值。本文从鼎足对的几种基本形式分析入手,对它形成的原因和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作一些探析,以期对这一特殊修辞格在文学创作中的艺术价值和生命力作出应有的评价。  相似文献   
33.
狩野直喜作为京都学派的创建者之一声名远播,其与中国戏曲尤其元曲结缘亦深。狩野直喜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从事戏曲研究,用实证之法考查元曲呈现出了京都学派的特点;他的审美趣味和方法,与王国维多有相通之处;他对中国戏曲的兴趣和研究方法影响了他的学生,从而为此后若干年日本的中国戏曲研究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4.
傅来兮 《唐都学刊》2008,24(5):118-121
结合文献文本语境、书证、方言等材料对元曲中"近不得·近得"、"怕·怕见"、"抬"几个"字面普通而义别"的词语及相关问题进行讨论辨证,说明相关词语解释的现状与问题,得出新的解释,为正确解读元曲以及有关辞书的编纂工作提供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35.
《元曲选》宾白中的正反问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曲选>宾白中的正反问句一共有四种形式"VPNeg"式,"VP不VP"式,"有(O)也/也是无"式,"可VP(么)"式."VPNeg"的主要格式是"VP不曾",它是元明时期表示已然体的常见形式."VP不VP"式有"V(也)不V"VO(也)不V"、"VO(也)不VO"三种小类."有(O)也/也是无"是运用于谓语动词"有"的一种正反问句形式,它应是前代"也无"形式的一种遗留."可VP(么)"式由于多数句末有语气词"么",因此其正反问意味较弱,可以看为是一种不太成熟的正反问句.  相似文献   
36.
37.
张衬 《殷都学刊》2005,2(3):55-57
元曲作为元代文学的代表,其繁荣离不开作家的创作。文学史上的元曲作家队伍几乎是须眉世界,然而我们翻阅一下资料,却发现有十几位元曲女作家,她们大多是歌妓,因而没有被记载元曲作家的《录鬼簿》、《太和正音谱》所收录,这是很不公平的。本文简述了18位女作家和其中一部分人的作品,她们对元曲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39.
在《元曲选》宾白疑问句的是非问句中,根据疑问手段的不同可分五类,以带疑问语气词"么"为主要形式。是非问句中疑问语气词有"么、来、那、哩、也、乎"六个,表测度义的疑问副词十一个,有敢系、莫系、怕系、恐系。疑问副词"可"在是非问句中起纡缓语气和搭衬语调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名词性“底”字短语产生于唐代 ,晚唐五代运用逐渐增多 ,其内部构成初具规模。南宋时 ,“底”字短语大量运用 ,其内部构成类型已基本完备。从宋代开始 ,助词“底”出现了“的”的形式 ,到元代基本完成了对“底”蹬取代。《元曲选》“的”字短语在继承中有所发展、变化 ,与《元刊杂剧三十种》相比 ,亦有一些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