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65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对悲剧《窦娥冤》结局的理解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大家都知道 ,《窦娥冤》是中国古典悲剧中的典范性作品 ,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明明是幻想 ,在现实生活中难以真正如愿实现的 ,但剧作者却让它一一实现了。特别在第四折中 ,窦娥的冤魂向已任肃政廉访使的父亲窦天章伸冤 ,终于得以平反。窦娥在申冤过程中 ,始终把对天地的怀疑和信赖交织在一起。既借指斥天地来批判统治阶级 ,又无奈祈天地动容来惩治邪恶。面对这一组矛盾 ,传统教学观认为这反映了作者世界观的矛盾和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按这样理解 ,讲述起…  相似文献   
42.
勾栏歌妓与元曲的繁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元时期,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出现了瓦舍勾栏。作为商业性质的演出场所,勾栏中汇集了多种积极因素,促成了勾栏伎艺的繁盛。戏曲作为一门高度综合的艺术,是在瓦舍勾栏中融合多种伎艺发展起来的,并成为勾栏伎艺的主体。当时的戏曲演员大多是歌妓出身的女性,她们的悲苦命运,成为元曲创作的重要素材;她们的高超技艺,征服了观众,为元曲艺术的繁荣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3.
俗之雅集     
元曲为中国古代韵文中较具俚俗性的作品,是俗中之雅。雅俗其实并不对立,也不代表高下。且雅来自于俗。但在古代二者确实存在观念上的差异,因而影响创作态度、内容、方法与创作人员的构成。因此元曲之地位远远低于诗、词,且其流传与记载均受限制。但作为韵文,在格式、用典和音乐性等方面,元曲与正统韵文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元曲的赏读性和雅俗兼备使其拥有众多读者。鉴于元曲作品的检寻不易,《全元曲》搜集宏富,呈献了一个在门类、作品、作家、版本、考证、音律等方面集大成的接近全貌的读本,具有总结性和资料性。在整理上本书遵循了保持原作原貌的重要原则,为元曲研究及其他相关学科提供了活性的本色材料。  相似文献   
44.
“家”作为词尾上古已见,元曲中,词尾“家”的用法广泛多样,有的虚化成熟,有的处于准词尾状态,还有的作为音缀存在。这种情况既与元曲的体裁相关,也是汉语复音化的影响所致。元曲词尾“家”的多数用例,后世不存。  相似文献   
45.
柳永俗词对元曲的影响很大。柳永生活的时代和元曲繁荣的时代有着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并且柳永和元曲作家有着非常相似的人生遭际,所以柳永的人生态度对元曲作家有很大影响。柳词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和性格特征在元曲中也有明显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6.
当今长治地区的口语中保留和使用着《元曲选》中的词语。本文结合长治口语词并参照有关文献,选取《元曲选》中较有特色的面皮、妨杀、双身、门限四个词语,详列书证予以诠释。这些词语借助方言不仅可求得确解,而且又可补释元曲的辞书之未备。  相似文献   
47.
赵爱武 《学术交流》2008,(2):142-145
<侠女奇缘>是近代汉语后期口语化程度较高的一部作品.其象声词的发展较之元曲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方面,<侠女奇缘>象声词继承和规范了古代汉语中的单、双音节结构,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三音节四音节构词形式.从元曲到<侠女奇缘>,近代汉语象声词的音节构成基本定型.另一方面,<侠女奇缘>象声词具有极强的语法功能,可以充当各种句子成分,具有较强的语言组合能力.<侠女奇缘>象声词对元曲既有继承、有发展,同时出现较多的现代汉语象声词的特征.  相似文献   
48.
元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以散曲最富盛名的时期。在众多散曲作家中,张可久的散曲不仅数量最多,而且从内容到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其创作题材广泛,感情深婉,雅俗相谐,本色自然,清丽蕴藉,且极富表现力。张可久是元代散曲文学的集大成者,形成了独特的曲风,对散曲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后来的词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元曲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没有演员的演出,剧本也就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本文从元曲与其他艺术的融合交流、杂剧的分类以及元曲的流传三个方面,分析了歌妓在元曲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词缀“头”是汉语中典型的构词虚语素,现代汉语中“头”的构词能力渐趋萎缩。从“头”缀的历时发展考察,元曲中则出现了众多附加“头”缀的复音词。这一方面顺应了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规律,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汉语复音化的发展。元代特有的部分“头”缀词在后代的消亡说明了词汇发展中“适者生存”的法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