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65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9 毫秒
51.
词缀“头”是汉语中典型的构词虚语素,现代汉语中“头”的构词能力渐趋萎缩。从“头”缀的历时发展考察,元曲中则出现了众多附加“头”缀的复音词。这一方面顺应了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规律,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汉语复音化的发展。元代特有的部分“头”缀词在后代的消亡说明了词汇发展中“适者生存”的法则。  相似文献   
52.
元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烈,散曲来自社会底层,既歌颂诸葛亮的功业,渴望诸葛亮式的抗元英雄出现,又感到前途无望,充满宿命、虚无,世事皆空的观点.元杂剧则传颂了关羽、张飞与诸葛亮等"失败了的"英雄人物的悲剧,反映了"关公崇拜"与"诸葛亮崇拜"现象,推动了戏剧艺术形式的成熟.  相似文献   
53.
20世纪中国的元曲研究是在“曲”遭鄙视、曲学萧条的背 景下起步的。奠基人为王国维和吴梅。其采用的文献学、历史学与文艺学相结合的研究方式 、提出的一系列观点,具有世纪性的影响。三、四十年代的元曲研究,在文献整理上成绩颇 丰,戏曲学与散曲学分域渐明,各成专学。诸学者在曲史、曲体、艺术流派与风格、戏曲的 场上形态等方面多有论述。五、六十年代,在研究的视野、角度上有所开拓,具体研究则多 受时行政治观念的影响。80年代以后,在反思前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新老学者在学术观念与 研究领域、学术方式与研究内容上均有所更新、拓展和前进,根本趋势则在呼应世纪初的纯 学术理想,回归学术研究的真正本质。  相似文献   
54.
元曲是中国文学甚至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大学选修课中开设一门元曲课是非常必要的,曲文学的独特性使这门课的教学方法与其他文学样式有一些大的不同,主要有三种教法与诗词比较法、探源逐流法、直观欣赏法。  相似文献   
55.
元代是一个夹缝时代,文化价值的丧失与终极意义的失落,使沦为弱势群体的元代文人的精神发生了转向,充满了生存与文化的焦虑,他们在边缘与中心的冲突中痛苦挣扎,最终走向市井与田园,追求他们生命安顿的居所.  相似文献   
56.
刘树胜 《晋阳学刊》2006,(3):110-113
随着传统信仰的失落,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元曲家对封建政治的价值普遍采取了否定的态度。元代黑暗的社会现实又促进了“避世”思想的膨胀,成为中国避世哲学的和声,并在元散曲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貌似游戏文字的散曲,能更自然地流露在传统诗词里不易流露的真情,发泄内心的牢骚。基于上述原因,元曲家对屈原的忠君爱国、清廉、独醒等为历代文人所推崇的传统美德进行了重新评价,将其作为对立面予以了彻底的否定。  相似文献   
57.
元曲作为元代文学的代表,其繁荣离不开作家的创作。文学史上的元曲作家队伍几乎是须眉世界,然而我们翻阅一下资料,却发现有十几位元曲女作家,她们大多是歌妓,因而没有被记载元曲作家的《录鬼簿》、《太和正音谱》所收录,这是很不公平的。本文简述了十五位女作家和其中一部分人的作品,使人们了解她们的作品和思想。目的是希望文学史对她们对元曲的贡献有一个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58.
元曲选》用韵经系联得19部,除了个别通押和出韵情况,与《中原音韵》高度相符。与元刊本及脉望馆本元杂剧相比,《元曲选》的用韵与《中原音韵》更为吻合。臧懋循对《元曲选》的删改反倒使其音系与《中原音韵》更为一致,因此,《元曲选》的用韵可以代表元代的语音,可以作为我们进行汉语语音史研究的语料。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臧氏的删改虽没有改变其音系,但也湮没了一些语言现象,如通押等。  相似文献   
59.
本文在孙楷第先生考论的基础上,根据刘敏中<中庵集>所提供的新资料,初步考定元初散曲家王嘉甫生于1208年以前,卒于1268年以后,名元亨,河北完县人.金宣宗时陕西东路转运使王扩之幼子.宪宗六年任济南行台详议官,世祖至元初任济南府学教授.卒后家贫,无力归葬,藁殡于济南历山.  相似文献   
60.
高雯 《兰州学刊》2014,(11):36-43
元曲选》收录元人及元末明初人的杂剧作品一百种,与《元刊杂剧三十种》相比较,发现二者均选录了十三篇相同篇目。通过对相同篇目的比较,可以看到《元曲选》较元刊本《元刊杂剧三十种》在外部形态、情节、宾白、曲词、人物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