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65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本文基于对《元曲选》中60篇杂剧的考察,将差比句式分为肯定式、否定式和疑问式进行静态分析,兼作纵向比较。同时试着探讨了“(x)W/如y”式的歧义倾向,以及“x不比y”和“x怎比(得)y”式的双义性特征,结合W、x、y成分在“(x)W似/如y”和“(x)比yW”两式中的互补性分布,试析了差比句式发展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72.
元曲所表达的性爱主题 ,一反敦厚高雅、有所寄托的古典传统 ,在题材、审美情趣、语言表达诸方面 ,都显示出鲜明的俗艳特征 ,从而展现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特定文化背景下文人的玩世风流  相似文献   
73.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的生命系于读者,存在于读者的阅读之中,一旦离开读者,文学作品也就丧失了现实的价值。一方面,读者不是盲目的接受作品,而是以自己的选择、淘汰、肯定成为文学史的能动构成因素。另一方面,接受群体的审美期待视界要受到时代文化整体的制约。与此同时,接受群体会根据自身的特质、喜好而将审美体验反馈给创作群体,反映到文学作品中。这些因素正体现了元代蒙古族与元曲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4.
"元曲四大家"是一个耳熟能详的称谓,人人皆知其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但是,这一称谓是怎样形成的?本文试图从"元曲四大家"的源头入手,客观呈现其起源的多元复杂性,从而更加清晰地了解"元曲四大家"这一说法的来龙去脉。笔者依次还原了元代贯云石、周德清、杨维桢的观点,通过他们的不同评论话语及评论标准,透视不同的曲学观念,力图客观地呈现历史原貌。  相似文献   
75.
元曲中男女因情深难言或避嫌讳忌将正意用反话表达,形成大量的詈辞。这种正话反说形成的詈辞实为一种爱称,本文就元曲中所出现的表示爱称的詈辞进行分类研究。并探讨这种詈辞的作用。  相似文献   
76.
元曲四音状态词的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语义和语音结构等角度证明了元曲中的四音状态词是一种逆向变韵重叠词 ,分析了这种四音词在重叠过程中产生的音变规律 ,指出了构成这种重叠的基式在结构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77.
陈旭霞 《河北学刊》2005,25(6):124-129
元曲里所反映的茶文化形态,为我们从侧面了解元代茶文化发展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感受它厚重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美学价值,提供了极具认识意义的珍贵文本:渗透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饮茶风习,兴旺繁盛的专业、兼业茶馆,形形色色的茶品、茶器,寄寓情怀的茶艺,回归自然的茶道,可谓是元曲为我们翻开的一部时代的、民族的茶文化形态学。  相似文献   
78.
"呀"是语气词"也"由于语音分化产生的替代用字,其历史比较久远。学者多认为"呀"的书写形式出现于元代。通过对元明一些重要的白话文献的考察和分析,本文认为"呀"应是明代才出现的书面形式。  相似文献   
79.
迷宫巧填字     
《东西南北》2009,(10):79-79,21
横行提示: 1.女明星,主演电影有《伊莎贝拉》《刺青》等。2.指当事人反而糊涂。3。世界知名的门户网站。4.指在皇宫中服役的女子。5.多形容一个人在某方面的造诣、修为达到了一般人不能比肩的境界。6.一句诗下旬为“一夜乡心五处同”。7.元曲家马致远所作的讲述王昭君出塞的一本杂剧。8.用以在不良道路或无路的野地上行驶的汽车。  相似文献   
80.
宋词的词乐在元代逐渐散佚,元曲取代了宋词。二者同属于音乐文学,亦同为古典格律诗体的长短句形式,因而词与曲自元代以来在文体上出现混淆的现象。这种混淆主要源自词学内部,在词选集里混入了不少的元曲作品。清初王奕清等奉旨编纂的《词谱》一直成为词体格律的标准,编者们为备体而误收了元曲十七调。兹以曲调产生的时代、作品的文献来源、声韵的音系和体制特征作为区分词与曲的标准,对《词谱》误收之元曲进行考辨,以证实其非词调。这有助于重新编订词谱,亦有助于对词与曲体裁的区别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