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64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93篇
社会学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81.
元杂剧是在元代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入,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给杂剧的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并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它一扫汉唐以来文艺作品鄙俗崇雅、保守尚静的特点,在审美风格方面表现出了自然质朴、酣畅淋漓、壮逸遒劲的主体特点,从而使元杂剧深深地植根于民众中,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  相似文献   
282.
从民俗的角度看,元杂剧的爱情剧与元代节日有着密切关系。元杂剧的爱情剧故事发生的背景多在节日,多写男女青年自由恋爱的故事,多以大团圆作结局,与元代节日自由择偶的习俗有密切的关系,与元代的节日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83.
元代以青楼女性生活为题材的杂剧作品有近20种,其内容不外三类:反映青楼女性曲折的从良经历;从良后家庭的变故;皈依宗教的历程。元代以青楼女性生活为题材的杂剧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284.
《江西社会科学》2022,(2):159-165
“三复”是民间文学一种常见的情节叙述模式。元杂剧使用“三复”的剧作比比皆是,发展出三复情节、三复表演,它们在元杂剧的组织结构、人物塑造与艺术表演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元杂剧中的“三复”呈现为一种寓变化于整齐的结构形态,是元杂剧自觉探索叙事形式的结果,不仅丰富了元杂剧自身美学结构形态,而且促成了演剧与叙事的结合,有力推动了戏剧叙事体制的成熟。  相似文献   
285.
元杂剧悲剧精神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文化学、心理学理论分析元杂剧中的悲剧在悲剧精神上的特征 ,结合远古神话反映出的人类潜意识里的悲剧情结 ,从创作主体学和社会历史学的角度 ,论述了元代悲剧的三种情结 ,即悲壮的牺牲情结、悲愤的复仇情结和悲怨的忧郁情结。这三种情结代表了元杂剧悲剧精神的文化特质 ,它既是一个时代的心理写照 ,更是中国戏曲悲剧精神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