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3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31篇
管理学   10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4篇
人才学   40篇
丛书文集   2186篇
理论方法论   284篇
综合类   2809篇
社会学   15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285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319篇
  2011年   372篇
  2010年   320篇
  2009年   367篇
  2008年   423篇
  2007年   407篇
  2006年   341篇
  2005年   318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老人世界》2014,(9):61-61
1.善事父母 儒家经典《尔雅》中将“孝”理解为“善事父母为孝”,《说文解字》中将“孝”归于“老”部,解释为“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这是比较经典的解释,“孝”的本文是指善事父母。“孝”最早是一种仅限于调整家庭内部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的家庭伦理规范,“善事父母”成为家庭关系中子女的最基本义务,因此也就成为传统孝文化中最核心的精髓。  相似文献   
72.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主要提出了四种政治思想。第一,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恢复汉人的统治。第二,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大同社会,或者说在基督教的指导下建立一个在天父之下人人平等博爱的社会。第三,"尚贤"的思想。第四,晚期洪仁玕执政时期所提出的一些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73.
从周代的政治体制及礼治原则考察,周代为旧君服礼制体现了对旧君故臣关系的贬抑。然而,由于受到以恩义相维系的旧君故臣关系发展的现实和孔子独断论诠经方法的影响,先秦原始儒家对为旧君服礼制的递相重释,使得该制度负载起了儒家理想的君臣之道的内涵。此后,汉晋礼家以此为基础,在经典与社会互动的诠释取向下对此古礼进行了层累诠释,最终推动经典制度在晋代的新变。这显示,中国古代以求道为取向的层累诠释对于经典礼制的开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4.
以自然主义精神为价值取向的道家是以“自然的和谐”为基础,继而推展为“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有“人与人的和谐”,以达成“自我身心的和谐”.这四个层面具有一种历时性递进式层次关系.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则与之相反,是基于个体道德人格的完善,以求“自我身心的和谐”,由此出发而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进而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再推至“自然的和谐”.儒道两种不同路向相反相成,互补互促,环环相扣.从横向空间上看,恰成首尾相连的回环结构,构成了作为传统和谐社会观集中体现的“普遍和谐观念”.追求“普遍和谐”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用现代系统论对之加以重新诠释,是当代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5.
在荀学研究领域,"智"可以说是举足轻重,《荀子》对此论述也比较丰富,然学界对此尚未有系统明晰之研究,殊为可憾。在此,结合孔子、孟轲对"智"的引入,重点分析了《荀子》之"智"。即,对《荀子》中"智"的具体涵义、"达乎智"的工夫论以及"智"作为一种内在德性的境界论,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塑造和影响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76.
《社科纵横》2016,(8):140-145
伴随着近现代西方文化人类中心主义、科学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消费主义的泛滥以及个人主义、民族主义的极端化,由此所导致的资源短缺和生态灾难、人际社会和国际关系紧张冲突、信仰失落等现代性危机日益凸显。而中国传统人文关怀思想尤其是先秦道家理论体系中所彰显出来的天人合一的生命意识与宇宙情怀,崇尚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人与社会的群己和谐、人与己的身心和谐的思想主张,无疑仍然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和现代意蕴。  相似文献   
77.
"首届两岸新儒家会讲"引发出当前大陆儒学发展的一些问题,通过此次"会讲"可以看出以陈明为首的一些"大陆新儒家"的功利性用心。进一步,我们试图通过陈明先生的"即用见体"理论,发掘这些"大陆新儒家"功利主义的理论根源,揭示其"即用见体"是一种粗陋的实用主义和投机主义。这种歪曲利用、变相否定儒学及传统文化的理论方式,将会把儒学发展的带向一个危险的境地。  相似文献   
78.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兴起并迅速发展,其重视教育和学习,教育思想内涵也较为丰富,是古今中国教育的一大宝贵财富。本文就德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这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儒家德育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79.
杨梅  张放 《理论界》2012,(8):61-64
笔者通过对调解制度的产生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对调解制度的改造及改革开放后调解制度的发展,来分析中国民间调解制度的历史演变。我们相信人民调解制度在充分汲取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法治的丰富营养后,会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80.
社会管理除了需要从社会外部加强政府管理职能的创新与制度建设,还必须从社会内部增强社会各阶层自我教育意识,从而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外在社会制度管理与内在自我道德教育结合,才能实现社会管理长期和谐稳定的理想目标。自我教育意识的增强可以从儒家伦理精神中汲取其注重仁义、自觉服从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精华,为现代社会成员自觉贯彻执行社会管理制度提供道德保障与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