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1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61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89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郭妍子  许童  王安琪 《劳动世界》2013,(12):132-133
“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按照卢梭的观点,在一个真正发展成熟的政体中,每个公民的意志都消融在“公意”中,公意是每个公民个体意志的体现,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人的自由。在《论犯罪与刑法》中,贝卡利亚也认为,公民将自己的一部分自由交出来,是为了更好地享受剩下那部分自由。相较之下卢氏与贝氏的观点不无相似。个体的尊严、人性与国家公权力的制衡较量、法律制度在国家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司法追诉中的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辩证统一,关于国家政体的话题永远都是法学家们热议的内容。2012年3月14日新刑诉修正案的通过,又一次激起了人们对于保护人权与限制国家公权力的大讨论。本文拟从西方法学思想中汲取灵感,尝试分析我国国情下的公民与国家公权力的微妙关系,用较为专业的方法为其下一个相对合理的定义。  相似文献   
32.
古希腊罗马时期出现了各种民权思想的萌芽,这些民权思想对国家政府权力的起源和目的思考,为当今社会政府公信力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启发:公平正义是考量政府公信力的天平;权力制衡是建设政府公信力的基石;公众监督是重构政府公信力的基本途径;应用良法制约权力,为提升政府公信力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3.
作为政治精英的“干部”与非干部的“群众”之间的关系,在任何共同体中都是至关重要的阶层关系之一,尤其是在处于转型期的现实中国。当前,我国的干群矛盾呈现出如下特征:它是当前中国突出的社会矛盾,在基层或者一线尤为尖锐、利益矛盾甚于价值矛盾;缺乏调解及缓冲机制,往往与其他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我国干群矛盾凸显主要有以下原因:一些干部擅用公权力与民争利;一些干部没有确立公共服务者的角色;行政力量往往代替司法力量主导纠纷调解;社会管理不足容易导致干部与群众对立。  相似文献   
34.
杨超 《领导文萃》2011,(Z2):109-111
在前苏联休养的贺子珍因火爆脾气招来大祸:被认定患有"精神病",关进了精神病院,一关就是4年。什么是"精神病"?人们首先想到的多是神经错乱、行为怪诞、毫无理智。在一般人的意识中,精神  相似文献   
35.
本文在概述高校图书馆公权力与学生读者私权利内涵的基础之上,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公权力与学生读者私权利之间博弈的实例。  相似文献   
36.
从"沉默权"的制度作用可以追踪到现代国家之中公权力所必须承担的宪法意义上的举证责任。以宪法内容的权力—权利两分法角度观察,该种举证责任在既定的宪法秩序之中产生,分为权力分配与设立中的"肯定式举证"和公民权利限制中的"否定式举证"。在当代国家,这两种举证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是通过立法(广义法律)进行,其结论的合法性主要来自于既定的立法程序。进而,公权力在宪法上的举证责任,于宪政秩序的建设中也就承担着合法性之证明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前,高校公权力与学生私权利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高校公权力挤压了学生私权利空间,高校公权力使用不当,破坏了学生享有的私权利,高校公权力私有化剥夺了学生的私权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应当坚持私权优先、相互制衡原则,合理界定两者的范围,加强对公权力的制约和扩大私权利的存在空间.  相似文献   
38.
在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是一项基本准则,甚至有学者将人权喻为刑事诉讼的“王冠”。而人权是多方面的,有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权,有被害人的人权,有社会公众的人权等。显然,在刑事诉讼中,这些人权都要得到相应的保护。而在刑事诉讼领域提到的人权保障是指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对有可能侵夺公民个人权利的国家追诉权等公权力进行控制,通过抑制权力的滥用以促使其理性、规范行使,从而保障人权免于国家公权力的侵犯,并且主要是为了防止过于追求追控、惩治犯罪的效率而不当侵犯个人人权。因此刑事诉讼法可被看成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大宪章,不管是立法者还是司法者,都着力于保护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权。  相似文献   
39.
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公权力与私权利的良性互动.在政治文明渐浓的今天,公民权利日益觉醒,公权力运行宽容将成为公民理性政治参与的重要驱动力.通过公权力运行宽容和法律化制度设计为公民理性政治参与的实现提供一个优化模式,使公权力与私权利在宽容理念指导下实现良性互动,从而加速和推动政治文明进步发展,已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40.
宪法对环境公共利益的确认是通过将生态利益上升为法益而实现的。我国《宪法》中的"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实质上就是保护和改善环境中具有天然公共性的生态利益。在保护和改善环境公共利益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利益冲突的衡量,通过环境法上各类义务规范的设立,确定利益保护的边界。在环境公共利益的保护中,国家环境公权力发挥着主导作用,公众环境保护权则扮演参与和监督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