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263篇
劳动科学   21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54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741篇
理论方法论   118篇
综合类   999篇
社会学   122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新学术》2007,(1)
实现和维护社会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是责任型政府的基本价值信念。本文则是在评述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一书的基础上,对实现社会公正,构建责任型政府提出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22.
当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罗默的阶级—剥削对应理论是通过使用了理性选择的个人主义方法论原则中的"合作博弈"理论阐述了其社会公正思想。其独特研究方法的运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剥削与阶级理论,对于我国现阶段社会公正理论的确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3.
确认是获得国家赔偿的前置程序,较之行政赔偿,刑事赔偿中确认程序由于法律规定的简陋、粗糙,现行的确认程序中存在违反自然公正原则,作为前置程序阻碍赔偿请求人踏入国家赔偿的“门槛”,先行处理程序、决定程序可以解决专门确认程序要解决的问题。《国家赔偿法》在修改时应当取消赔偿义务机关自己确认自己违法必须前置的规定。  相似文献   
24.
张国强 《晋阳学刊》2008,3(1):50-53
社会公平、社会平等和社会公正概念相近而又各有侧重,共同构成社会公正观的核心内容。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革命家都对社会公正进行过理论探讨或革命实践。社会公正观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具有历史性和相对性。科学的社会公正观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条件、保障经济繁荣的迫切需要、建设政治文明的必要前提和影响教育发展的伦理要素。  相似文献   
25.
社会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繁荣至今的根本所在。但我们在强调发展的同时也大力倡导社会公正的实现,只不过是在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更加提倡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公正实现”,这种“公正实现”所带来的可持续发展是以效率的提高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26.
林兴发 《理论界》2004,(6):67-68
政府制度选择必须依据一定的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制度选择必须遵守社会公正原则、效率原则、人民性原则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27.
社会公正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根本问题。追求社会公正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社会公正体现了我国政府“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8.
就这样,吉尔吉斯斯坦又一次拥有了总统。有胡达保佑,总统选举顺利的结束了。不知这次的选举的公正程度有多少?不知我们失去的是什么?得到的又什么?难道这次选举库尔曼别克.巴基耶夫真的就没有对手吗?对于这些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找出答案。  相似文献   
29.
近年我国刑法学界,刑罚个别化原则正日益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刑罚个别化原则有其内在的合理根基它在方法论基础上得益于近代犯罪学对刑法学的推动;在伦理内涵方面体现了人性关怀;在价值追求中实现了公正圆满.刑罚个别化原则不仅仅是一个量刑原则或刑法原则,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刑事政策原则.  相似文献   
30.
关于有效促进社会公正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1)为了顺利地推进改革,为了中国社会经济持续、有效和健康的发展,就必须适应新的历史条件,顺应民意、顺应现代社会的基本趋势,把社会公正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2)在中国现阶段应当开始建立一个初级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初级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基本特征是低水准、广覆盖、有实效。对于国家来说,近期需要做的事情可以分为两大块,一是国家的直接投入,二是国家的立法、监督、执行和引导。(3)有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在妨碍着我们重视社会公正问题。这些观念主要包括:“原始积累不可避免”,“国家财力不足”,“重视公正便会妨碍效率”,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些观念进行一番必要的反思。(4)要想构建一个公正而和谐的社会,就必须培育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者人群,形成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的社会结构,那么社会就会变得越来越稳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