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5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548篇
劳动科学   25篇
民族学   60篇
人才学   85篇
人口学   25篇
丛书文集   1077篇
理论方法论   176篇
综合类   1849篇
社会学   212篇
统计学   14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64篇
  2008年   430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41.
从理论上看,落后国家有两类发展道路,一是脱离于资本主义体系的独立发展,一是融入资本主义体系的依附性发展。从实践上看,在全球化时代,落后国家的有效发展是脱离不了资本主义体系来完成的。1.发展与依附性发展。依附性发展的概念离不开对发展的理解。“发展”(development)一词经历了多种含义的转变,就其本义而言,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认为它“有两个不同的含义。一是指生物有机体的生长过程。……还有另一个与其说是生物的,不如说是算术法则的含义。发展的意思通常只是‘更多’。”[1]显然,这一概念适用于1960年代的发…  相似文献   
42.
社会发展动力:决定论?合力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国宝 《兰州学刊》2003,4(4):49-50
关于社会发展的动力有很多种理论 ,特别是马克思的决定论和恩格斯的合力论给人们认识社会发展的动力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但现在看来 ,仍有不足 ,就是忽略了精神性动力的强大作用而过多强调物质性动力的首要作用 ,从而陷入一定困境 ,本文认为精神性动力应和物质性动力一样 ,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性动力 ,建立一个双重的动力合力决定论。  相似文献   
43.
我国自元代创设行省制度后,省会城市成为城市体系的中枢,系地方行政管理与控制的节点。清代以来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助推了我国省会城市从传统功能向功能多元化的发展演进,省会城市发挥着地方行政管理、发展区域经济、文化传播、新政改革、国家安全防卫等多元的功能作用。探析清代省会城市的功能演变,旨在深入研究演进的动力机制和演进轨迹,为当今城市的功能叠加与发展提供路径借鉴。  相似文献   
44.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经济和跨国公司的飞速发展给国际资本流动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新旧因素在全球化条件下重新组合,并在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战略的推力和以信息技术、知识经济、企业生态环境为代表的创新因素的引力作用下,形成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沿着价值链的各个节点组建全球生产的驱动型动力机制,最后以中国为例探讨影响中国引资的因素及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5.
顾颖 《山西统计》2003,(10):51-52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企业家创新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因此,对企业家创造力开发机制及其经济环境进行分析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将选择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企业进行初步研究,从中寻求企业家创造力开发的一般性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46.
精神动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这一范畴经历了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精神动力的内涵是:精神动力是精神因素对人从事的一切活动及社会发展产生的精神推动力量。精神动力本质上是指导和推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能动作用的集中表现。精神动力具有诸多不同于物质动力的特点。分析精神动力范畴,探讨和把握精神动力的内涵、本质与特点,是深化精神动力基础理论研究、促进精神动力实际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47.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第一次提出社会基本矛盾并认为它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邓小平继承并丰富了毛泽东的这一思想,正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并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江泽民则继承了前两位领导思想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动力论。  相似文献   
48.
城市化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城市世纪”。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成正比,呈现高速发展趋势。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文明标志及创新的载体,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信息中心,具有集聚、规模和辐射等功能效应。2000余年来,城市内涵随历史发展不断丰富。城市化一词的出现至今也有百余年历史,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理解不同。其实质是一个以人为中心、受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多变的软硬件系统化过程,是从传统向现代全面转型和变迁过程。不仅是农业人口向非农、并向城镇的聚集,而且是城镇在空间数量、区域规模、功能作用诸方面的扩大,以及城市经济关系、居民生活方式改变的过程。城市化与城镇化、农村城市化、农村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等相关新概念有所区别。从区位论、结构论、人口迁移论、非均衡增长论到生态学派论,从梯度推移、增长极与地域生产综合论到产业集群论的演进,体现了城市化发展理论的深化。不同学者对城市化动力机制认识不同,但在“推拉”机制上形成共识。不同阶段和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地区,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相异,而其相同点包括:农业工业化推动、比较利益驱动、农业剩余贡献和制度变迁促进等。  相似文献   
49.
在涉及利益层面较广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充分考虑广大民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现实利益,既是消除阻力、争取民众支持、继续推行改革的关键环节,也是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现实体现。  相似文献   
50.
国家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国家长期连续推出创新性技术的能力,它取决于创新基础设施、产业集群的创新环境、科技与产业部门联系的质量和国际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创新产出指标取得了近乎指数型增长的成就,但创新产出的质量尚有待于提高.就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看,中国在科技人力资源等创新基础设施方面有明显优势,并具有较高的吸收国际技术溢出能力,但是产业集群的创新环境还存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支撑不够等缺陷,科技与产业部门联系的质量不高也是制约中国创新能力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