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5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63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21.
明熹宗天启二年,内阁首辅叶向高给皇帝上疏,要求辞职。他说阁臣名为宰相,其实是"天下第一困苦无告之人"。这已经是叶向高第二次入阁拜相了。第一次是在万历三十五年到四十二年,七年间他光以"乞休"为名的辞呈就上了62  相似文献   
22.
1860年美国大选刚结束,一位大银行家看到一个参议员从林肯办公室出来,就对林肯说:“此人不可靠,万不可选他入阁。”  相似文献   
23.
2010年9月14日,执政的日本民主党举行了代表(党首)选举。菅直人以较大优势战胜了挑战者小泽一郎,组成了新的内阁和民主党的领导班子。日本国内政局经过这一轮变动之后,有些什么样的特点?在经济和政治等方面将会有什么样的政策调整?其国内政局和对外政策将如何演变?我们不妨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24.
传统上,日本政治的决策程序是自下而上的,即首先由执政党国会议员组成的各类委员会与政府各部委的官僚进行磋商,确定政策草案后提交执政党总务会讨论并获得一致通过后,再提交国会投票从而形成法律。这种多重的决策程序和组织结构使日本的首相很难发挥强势的领导作用。但小泉内阁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上述决策程序。小泉通过强化内阁府和财政经济咨询委员会以及新设首相助理等手段,实现了由首相官邸主导政治决策的目标。日本政治呈现出自上而下的决策特点,日本媒体称之为"总统型政治"。小泉之所以能够推行这种"总统型政治",主要基于三方面的因素:一是他依靠民意的高度支持,得以压服党内的反对派从而独断专行地安排内阁人选;二是他通过扩编内阁府并操纵经济财政咨询会议强化了首相权限;三是他通过解散议会、实施大选排除了党内抗拒改革的所谓"抵抗势力"。  相似文献   
25.
程蕴 《日本学刊》2020,(2):76-97
战后日本公共外交的运作模式经历了由基本运作模式向改良型运作模式的转变。在基本运作模式中,一国讯息由政府主导下的相关机构及人员发出,经对方国家的信息传播节点后抵达普通公众视野。这种方式在冷战结束后,越来越无法适应新的国际环境。动员更多的非政府行为体参与其中,构建跨国共同体网络,借助商业模式来传播本国的价值理念,以及将象征本国国家形象的组织嵌入对方基层社会之中,已成为冷战之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日本公共外交运作模式进行改良的主要方向。通过在这些方向上的摸索,日本最终形成了“议程设置式公共外交”“商业模式公共外交”“嵌入式公共外交”三种改良型运作模式。虽然这些运作模式尚未完全成熟,且有些模式真正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别国政策还有待进一步检验,但其至少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上获得了成功,提升了别国民众对日本的好感度。  相似文献   
26.
黄佐是明代中后期声望卓著的鸿儒。他博通经史,潜心治学。一生著述甚丰,涵括经、史、子、集四大部类,不仅在理学上造诣精深,且长于史志修纂。黄佐尝任职翰林,对于词林典故以及翰林机制运作十分熟悉。其所撰《翰林记》以内涵宽广、叙事翔实、撰述精审见称。对于我们研究翰林制度以及明代政制的发展变化,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与学术价值,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7.
宋教仁民主宪政法律思想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海峰 《船山学刊》2008,(4):204-207
作为同盟会主要领导的宋教仁,曾在民国政治舞台上活跃一时。在他短暂的生命旅程里,基于自己对西方宪政思想的深刻了解和对中国国情的把握,提出了政党内阁制、独立的行政裁判制度、折衷制下的地方自治等一系列民主宪政思想。  相似文献   
28.
面对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等一系列问题,在经历了前三届内阁的失败后,以“改革派”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的小泉内阁走马上任。新内阁试图从日本经济的长远发展需要出发,进行全方位的结构改革.但在其实施两年之后,似乎有走回头路的迹象。基于缺乏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旧制度的强大惯性和既得利益集团对改革的阻碍等,小泉内阁的结构改革前景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29.
近代日本社会的特殊历史环境使日本资产阶级政党具有六大特点。通过奋斗,日本资产阶级政党所建立的政党内阁实际上是天皇制内阁,议会制内阁只是一种形式,政党政治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是天皇制下的畸形政党政治,但日本资产阶级政党毕竟已走出了政党政治的第一步,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30.
在短短的清末预备立宪过程中,清廷相继组建了“满族内阁”、暂行内阁以及袁世凯的“完全责任内阁”,三者相继经历了流产、早产、夭折再到消亡的过程.它们的相继嬗变是近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发展的必然,是民主对专制否定逐步加深的结果,是超前与失序时代的产物,在结构设置及其人员安排等方面具有渐趋于西方责任内阁的发展势头.虽然前两者所移植的民主成分甚少,但却是逐渐增多的,其嫁接的程度也是逐渐加深的.清末责任内阁的嬗变过程不仅是中国宪政发展之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为当今宪政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