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1.
本文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真正原因是其理论与实践相矛盾,即平均平等的理论与再建不平均不平等的社会实践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导致革命凝聚力与天国无法逾越的两条历史暗河——农民阶级的自在(产生皇权的沃土)和平均与发财两重物欲错位造成的必然历史归宿。  相似文献   
12.
试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是中国社会两个基本的阶级二但是,阶级内部的阶层结构并不是凝固不变的,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革,它会不断地分化演变。肇始于/\十年代初的中国社会改革,为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提供了历史契机。由于这场重大的社会变革的触发,我国社会已经分化出了一系列新的阶层,士。乡镇企业职工阶层,“三资”企业职工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个体劳动者阶层,等等。当代我国社会阶层分化以后,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明显地扩大了。有人对此感到困惑,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我们说,只要不是从主观偏见和个人利益出…  相似文献   
13.
李殿元 《天府新论》2002,13(5):59-65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封建社会里的两大阶级 ,他们之间不仅有斗争、对立关系 ,也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反抗 ,政策调整 ,缓和矛盾 ,彼此转化 ,共同推动了历史的向前发展。研究地主阶级和农民之间所具有的同一性 ,既合乎历史唯物主义 ,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要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正确处理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各阶级阶层能否和睦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标志,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文章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与中国现实相结合,把当今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划分为:社会管理者、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这些阶级阶层既有根本一致的利益,又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这可能会导致两种结果:阶级和谐或阶级冲突.而实现阶级和谐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如何以各阶级都承认和接受的共同利益为基础,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实现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15.
新书一瞥     
《中外书摘》2014,(12):89-89
《再思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探索》,[澳]尼克·奈特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版,定价:49.80元 本书系统且全面地分析了毛泽东关于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在中国革命中所起到的作用,阐释了毛泽东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尝试,以及他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革命战略经常得不到全面、辩证的阐释。通常的研究不仅过于狭隘地关注于毛泽东对农民的重视,而且也很少考虑他在国家形成过程中的贡献,而这一点其实是内蕴于毛泽东革命战略中的重要维度。毛泽东对农民的重视主要是一种战略和策略的需要,毛泽东从未否认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毛泽东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革命战略经常得不到全面、辩证的阐释。通常的研究不仅过于狭隘地关注于毛泽东对农民的重视,而且也很少考虑他在国家形成过程中的贡献,而这一点其实是内蕴于毛泽东革命战略中的重要维度。毛泽东对农民的重视主要是一种战略和策略的需要,毛泽东从未否认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毛泽东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18.
瞿秋白对旧式农民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其关于中国革命基本思想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他运用马克思关于农民阶级的理论对旧式农民革命进行科学分析,深刻地总结了它的经验教训,这是其对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经验总结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三大群众运动之一,与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共同代表了近代中华儿女为挽救民族危亡,自强不息、勇于抗争的爱国热情与豪情壮志。而义和团神秘的起源、分散的组织和复杂的社会关系又为其奠定了农民阶级的落后性、局限性。也使中国进一步认清国际局势、国内现实,开启了走向科学、成熟的道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20.
农民问题作为三农问题的核心,已经成为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问题.而农民的地位与作用又成为农民问题的内核.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评价农民地位与作用的方法有阶级分析的方法和经济分析的方法.要从根本上解决今日之农民问题,还必须正本清源,以社会分工的思想,公平看待农民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