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11篇
管理学   5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26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39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金岳霖与冯友兰人性论思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岳霖与冯友兰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们以新实在论和逻辑分析法为工具,通过重释理气、性情、理势、命运以及无极而太极等传统理学概念,建立了以理气观、性情观、法则论和天人关系论为基本框架的本体论哲学体系.人性论思想是金岳霖与冯友兰性情观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判断两人学派归属及探析两人如何改造传统人性论的重要依据.就两人的人性论而言,他们均坚持性善论的价值取向,承认人欲存在的合理性,主张只有通过道德修养才能达到理想的人性.  相似文献   
12.
冯友兰认为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并标明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是哲学的两种方法,强调中国哲学的显著特点是运用负的方法,特别重视直觉体悟,与西方哲学有很大的不同。他对诗进行详细的区分和论述,构建起他对诗与哲学关系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看法。他的哲学旨在关注人的价值、意义及人的终极关怀的问题,试图更好地解决人生的觉解和精神境界问题,有其深刻的现实价值和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3.
道体和大全是本体论体系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在<新理学>这本书中冯友兰认为所谓道体就是动之全体,即动态的宇宙的总称;所谓大全即是静之全体,即静态的宇宙的总称.道体概念中值得注意的是其过程性,其运动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无始无终的.大全概念又被称为全、宇宙、天等,大全的一个重要特征,即不可言说不可思议性.冯友兰关于本体论的探索是有积极意义的,代表了中国哲学发展的一个阶段,为后来本体论的创设积累了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冯友兰境界说的道儒思想辨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理论主要是从道家和儒家那里继承和发展而来的,具体地说,他所倡导的最高境界即天地境界主要是道家的,他所倡导的次高境界即道德境界主要是儒家的。有鉴于此,笔者极不赞同把冯友兰归入新儒家,因为,与其把他归入新儒家,还不如把他归入新道家,既然他最为推崇的东西是道家的。当然,较为公允的提法应是:冯友兰先生是一位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各家哲学的现代中国哲学家  相似文献   
15.
冯友兰于 30年代提出的“钻研西洋哲学”、“搜集哲学史料”、“详密规划迹团”、“探索时代背景”、“审查哲人身世”、“评述哲人哲学”等方法 ,建构了比较系统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从哲学史的历史性和哲学性的统一看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是语文—历史的方法与批判—哲学的方法的有机统一 ;从与当时的主要哲学思潮的关系看 ,他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实证主义的科学方法和人文主义的直觉方法的综合。  相似文献   
16.
单正齐 《江淮论坛》2003,11(2):103-108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不同.西方哲学注重以理性的态度解释世界,以信神的态度看待人生.中国哲学缺乏认识论的兴趣和有神论的宗教信仰,侧重于张扬人类理性体认宇宙与人生本质.冯友兰认为,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哲学意识与宗教情怀--超越精神的不同;主客对立与天人合一--宇宙态度的不同;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哲学思辨智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冯友兰负的方法是其哲学体系中独具特色的部分,他认为,只有通过负的方法才能达到哲学的顶点。进而,他认为康德在其哲学中也不自觉地使用了负的方法,如物自体不可知。而在康德看来,物自体不可知,原因在于人类没有智性直观能力。冯友兰则认为,物自体虽不能通过认知方式把握,但可以通过直觉、体悟的方式来达到。我们认为,冯友兰负的方法之所以可能的原因在于中国传统哲学"内在超越"的品格。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进程中,方法论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在魏晋玄学研究领域,冯友兰先生通过对郭象玄学的研究提出了辨名析理的方法论进路,汤用彤先生通过对王弼玄学的研究提出了得意忘言的方法论进路。从魏晋玄学的特质和两位学者的学术旨趣分析,这两种方法论进路正好相互补充,构成魏晋玄学乃至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9.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81章是冯先生一生研究中国哲学史最后所做的总结,也完全真实地反映了他的思想。在这一章中冯先生提出了关于两种辩证法思想的问题。与他以前的论述相比较,他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有明显的发展。冯先生关于辩证法思想的论述,有深远意义,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冯友兰先生的方法论有三个层次,即修养方法("求觉解"、"敬与集义")、新理学方法("正的方法"、"负的方法")、哲学史研究方法("抽象继承法").其新理学方法主要是指求觉解的方法,或者说是使人得到最高的天地境界的方法,不包括<新原人> 中所说的使人常住于道德和天地境界的"敬与集义".冯先生方法论受到朱熹工夫论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