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10篇
管理学   5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20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36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文章通过对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和《张岱年全集》中相关文献的考证,简要分析两位先生对惠施在学术地位、学术思想和人生观方面关注点的差异与统一,以期在加深对惠施辩证认识的基础上,强化对传统哲学更整体、更积极的评价,进而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42.
《领导文萃》2016,(5):113-115
正朴槿惠、默克尔:管住嘴,迈开腿1952年生辰的韩国总统朴槿惠,从年龄上讲已是名副其实的奶奶级人物,可出现在镜头前的她,皮肤依旧光洁白皙,看起来比大多同龄人年轻。众所周知,保持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运动。而朴槿惠身上"乒乓球狂热迷"的标签也早已广为人知。据悉,朴槿惠从小就喜欢和家人一起在乒乓球台切磋技艺,而她最擅长的是"右手握直  相似文献   
43.
冯友兰基于维也纳学派"取消"形而上学这一理论主张,力图以逻辑分析的方法来重建其所谓的"真正"的形而上学.但是,冯友兰在此重建中不自觉地步入了一个致命的理论误区,即误以为维也纳学派的理论主旨是在于真正取消形而上学.而事实上此学派的真实意图却只是将形而上学从知识领域中剔除出去,并将其重新定位于体验的世界.冯友兰混淆知识与体验的世界,导致他并未能真正而合理地建构起"真正"的形而上学.此种理论结局也必然昭示我们形而上学必须从知识论领域中拔脱出来而予以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44.
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进程中,方法论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在魏晋玄学研究领域,冯友兰先生通过对郭象玄学的研究提出了辨名析理的方法论进路,汤用彤先生通过对王弼玄学的研究提出了得意忘言的方法论进路。从魏晋玄学的特质和两位学者的学术旨趣分析,这两种方法论进路正好相互补充,构成魏晋玄学乃至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45.
金岳霖与冯友兰人性论思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岳霖与冯友兰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们以新实在论和逻辑分析法为工具,通过重释理气、性情、理势、命运以及无极而太极等传统理学概念,建立了以理气观、性情观、法则论和天人关系论为基本框架的本体论哲学体系.人性论思想是金岳霖与冯友兰性情观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判断两人学派归属及探析两人如何改造传统人性论的重要依据.就两人的人性论而言,他们均坚持性善论的价值取向,承认人欲存在的合理性,主张只有通过道德修养才能达到理想的人性.  相似文献   
46.
冯友兰负的方法是其哲学体系中独具特色的部分,他认为,只有通过负的方法才能达到哲学的顶点。进而,他认为康德在其哲学中也不自觉地使用了负的方法,如物自体不可知。而在康德看来,物自体不可知,原因在于人类没有智性直观能力。冯友兰则认为,物自体虽不能通过认知方式把握,但可以通过直觉、体悟的方式来达到。我们认为,冯友兰负的方法之所以可能的原因在于中国传统哲学"内在超越"的品格。  相似文献   
47.
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中包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思想元素,如道德本位、人道能群、公而忘私、舍生取义、天人合一等,探讨这一问题有助于深入把握冯友兰融会中西的哲学特色,也有助于对中国传统思想精粹的再认识.冯友兰的哲学人学观念可以归结为理性人类学.冯友兰的理性人类学是道德人类学和理智人类学的结合.冯友兰把觉解作为人之为人的显要特征是合理的.可以说,冯友兰的觉解就是人的自我意识.冯友兰的道德境界从人的社会性出发,肯定了公而忘私、舍生取义的价值,这是对儒家传统思想或价值理念的提升.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具有群体至上的理论倾向,它虽然对追求私利有所肯定,但重点强调的是追求公利,即"义".一个完全的形上学系统,应当始于正的方法,而终于负的方法.如果它不终于负的方法,它就不能达到哲学的最后顶点.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遵循了这一思路,人生的最高境界即天地境界,体现出对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理念的阐扬.  相似文献   
48.
三教关系是冯友兰中国哲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冯友兰以"同情之了解"的态度,运用现代哲学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儒释道三教各自的发展历程,指出宋明道学的形成是三教融合的结果,即三教合流,从而实现了对儒释道三教关系发展历程及特征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奠定了后世学者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49.
本书为大师的智慧系列丛书。自1911年辛亥革命以来,中华民族便围绕着独立以救亡图存、发展以繁荣富强这两大话题,围绕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长期进行着民主与专制、科学与愚昧、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较量。本丛书介绍了丁聪(著名漫画家)、冯友兰(著名哲学家)、老舍(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梁实秋(著名文学家)、启功(著名文物鉴定家和书法家)、谢添(著名电影导演)、袁家  相似文献   
50.
冯友兰在"新理学"哲学体系中继承了传统儒家公利即义、私利即利、义高于利的传统,更重要的是他极大地发展了传统儒家的义利观,认为义利不仅有对立的一面,更有统一的一面,个人利益尤其是个人的物质利益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他的这种义利观可以称为"义以为上"的义利统一观,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