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7篇
社会学   9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东西方都曾经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但二者的表现形态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非一端可尽。本文就意识形态领域观察,论述了明显不同的一点,即:西方突出表现为从神到人,而中国则突出表现为由圣到。文章并对中国形成此种特点的根源,从中国管制架构即政权、神权、教权(教化)相互关系的基本传统,和明中叶以来心学空前昌盛的客观形势,以及王学左派的独有特质所提供的契机等方面,做了扼要的分析,具体阐明了从圣到的转化轨迹。  相似文献   
12.
军旅学二十余年来的发展经历了和平军营生活"人学"内涵与消解英雄、消解平庸与社会转型带来的英雄主题变异等阶段。  相似文献   
13.
正古人云:"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欲服从者,必兼备威信。"班主任的威信是一种巨大而无形的教育力量,也是我们教师本身具有的,全面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学生发之内心的一种对老师的尊敬和信服,它具有较强的感召力。有威信的老师,学生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教导,教育工作常常会事半功倍;没有威信的老师,学生对他的劝诫会置若罔闻,甚至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往往事倍而半。老班主任又有丰富的经验,学生自然而言就信服,尊敬和听从老师的安排。不过对于  相似文献   
14.
《广雅疏证》以"凡"语说明"名"、"实"、"义"关系情况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雅疏证》以""语说明"名"、"实"、"义"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两种情况:一、以""语说明某些"实"之得"名"缘由和某些"名"所指的"实"的内容范围,指明"名"与"实"之间的关系。二、以""语说明相同、相近、相因之"义"分别用相同之"名"或音同音近之"名"表示,指明"名"与"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张冬青 《社区》2013,(14):26-26
“舍得”本源于佛语,出自《了四训》。“舍”者,实无所舍;“得”者,亦无所得,合谓“舍得”。用俗语讲,“舍得”指的是世间万物均在舍与得之中达到一种平衡,二者是矛盾的统一体.它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末,是一个永无止息的相互制衡的循环。“舍得”之妙,妙在微言大义。  相似文献   
16.
黄小芃 《天府新论》2013,(4):141-146
《辩正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系统的翻译专论,其主要佛教思想是:圣之别;遵循佛法;佛经翻译之目的与信佛之目的一致,都是自觉觉他的大小乘佛教的精神;合格佛经译者的两个首要条件与佛教信徒必备的两个条件——皈依佛法、严守戒律基本一致;佛法的三期说之像法观念;佛典翻译的佛教性质是佛教说法教化的德用范围。佛教思想与翻译思想的关系是佛教思想贯穿了整个《辩正论》,也是论文佛典翻译理论的主要和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时期男与女仙、女鬼、女妖的婚恋传说,都与这一时期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密切相关,是庶族宣泄内心不平的凭借,反映了他们对自由平等的婚姻生活的向往.其中男与女仙婚恋传说中,女仙身份的发展变化,是道教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世俗化的产物;男与女鬼婚恋传说的盛行也与这一时期的鬼魂实有观念、冥婚习俗以及疯狂的盗墓现象有关;而男与女妖的婚恋传说,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这一时期继人神婚恋、人鬼婚恋传说之外,又一种以变异的方式反映世俗男女对婚姻恋爱的观点和态度,以及他们的心理愿望.  相似文献   
18.
蒂莫是当代意大利最重要、最具有国际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标志性贡献在于试图为理解现代性的终结及其对艺术和科学的影响提供一种哲学基础和理论阐释。蒂莫认为,艺术作品是后现代、后形而上学时代真理出现的地方或场所。通过美学与历史的连接,蒂莫向我们提供了理解后现代性的独特线索。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富兰克林的道德修善法与《了四训》的改变命运之法,并就这两种修行方法进行了文化层面上的比较研究。道德修善法体现了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的风格与实用主义的精神,以个人为本位,构成了美利坚民族的精神内核;改造命运之法渗透了东方文化的集体主义的精神与舍己为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以社会为本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的胸怀与恢弘的气度。但两者都崇尚谦虚/谦卑、生活简朴并都有宗教的渊源。文章认为富兰克林的道德修善之法、《了四训》的改变命运之法的真义与目前人类开始关注的德商(MQ)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海神崇拜大致经历了原始图腾、海洋生物、宗教神祇、历史名人及人成神几个阶段。而以妈祖为代表的人成神逐渐成为宋以后海神的主要类型。通过列举分析诸多人成神的案例,阐释这一文化现象产生的历史原因和海神崇拜的实用主义。指出"妈祖式"海神集中出现于宋代,并逐渐成为以后海神崇拜的主要类型,与中国民间航海贸易的发展密切相关。人海神的两个主要特征成为其获祀成神的主要原因:一是来自民间家乡,二是非正常死亡。人海神的集体涌现,传达着一种积极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