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169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4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65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363篇
社会学   97篇
统计学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对我国社区矫正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对该领域研究的角度进行了梳理,包括对社区矫正的概念内涵、制度与矫正工作者等方面进行综述及分析.  相似文献   
72.
李健民 《理论界》2007,(10):170-171
框架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物体或事件的典型。框架为词语的理解提供背景知识。本文主要探讨框架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对英语词汇意义的解释。  相似文献   
73.
我国古代白话小说中的发迹变泰故事,经历了一个从史传到文人笔记再到民间说话的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叙事主体的变化,故事的文本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具体可归纳为故事趣味迎合市井、叙事角度贴近平民、创作手法趋向自觉三方面.发迹故事的这一发展方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明代之前我国叙事文学的总体走向,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74.
主体意识的强化与明清章回小说叙事角度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东岳论丛》2002,23(2):72-75
明清章回小说虽然以全知视角为主 ,但仍然有着明显的变化 ,其具体表现是 :叙事焦点由灵活多变到相对固定 ,叙事视角由外在到内在 ,叙事聚焦由分散到相对集中 ,叙事者的直接干预由多到少。与此同时 ,叙事者的主体意识却不断得到加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创作主体能够逐步自觉地运用叙事视角进行叙事 ,并巧妙地把叙事视角作为了艺术表现的手段。  相似文献   
75.
本文运用巴赫金的狂欢节理论,从文化学角度分析乔依斯和鲁迅笔下的两个人物:阿Q与布卢姆,指出他们形象的怪诞源自于对狂欢文化的继承.本文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这两个人物身上的狂欢化特点:艺术主题,人物形象,文体和修辞.两作者继承了拉伯雷的写作方法,选取反英雄的小人物,也发展了小说这种创作形式,把日常生活写得如同历史和史诗.  相似文献   
76.
论国际产业转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慧倩 《江汉论坛》2007,(10):43-46
国际产业转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该系统内包括各方不同的主客体和不同层次的活动,其机制运作的直接结果是产出的空间转换(指某一产业的生产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和产出效率的变化(生产要素构成和成本构成发生改变,即生产函数发生改变).本文将从机制角度分析国际产业转移的条件、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效应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77.
段振榜 《船山学刊》2006,(1):162-164
文化本质从哲学角度看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文化的功能就是变化人、陶冶人;学校文化与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文化的最高价值是个性、创造和自由,学校文化建设必须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78.
本文对我国社区矫正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对该领域研究的角度进行了梳理,包括对社区矫正的概念内涵、制度与矫正工作者等方面进行综述及分析。  相似文献   
79.
庄伟杰 《晋阳学刊》2005,(1):103-108
真正的诗人总是保持恒久的前倾姿态,在人格上确立一种自觉的边缘意识.正如古今中外一切大作家大诗人一样,余光中的生命境界和精神世界是立体多元而又充满矛盾的,同时也保持其微妙与和谐的统一.余光中展现的世界具有多重的美学内蕴和多维路向.我们发现,当诗人从边缘立场出发,至少在两种向度上同时展开一是既能作为个体生命独特的心灵图景与创作主体的生命感受;二是又能作为表现出人与超自然两个层次的契合上,发出关于人类生命终极意义的追寻和关注以及体现出文化与历史传承的真义.余光中诗歌对当代华文诗歌写作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80.
郭小雪 《南方论刊》2004,(11):63-63,42
计算机领域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高校计算机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目前,研究计算机创新教育的资料很少,研究高校计算机创新教育的资料更少。下面从高校计算机教学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