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高丽的司法制度虽移植唐制而来,但由于土俗因素的影响,与唐制仍有较大差距。以刑部而论,高丽刑部是一个审判机关,组织与职能实际上是对唐大理寺与刑部的萃取式综合。在职权与定位上,高丽刑部与唐刑部有重大差别,形成了独特的一元化的权力集中型司法体制。这种体制使得刑部拥有一种整体性权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权力的不断行使与运作,这种权力不断膨胀,使得刑部在整个政治体制中逐渐取得了特殊地位,成为制衡王权的重要机构,被认为属于言官。高丽对唐代司法制度的这些"变异",主要是由于法律体系上的不同及权力格局上的差异所致。到了朝鲜王朝时期,全盘移植并适用《大明律》,王权也有了大的提升,因而可以对司法体制进行改革了,由此基本完成了向唐代制度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走下坡路时期,面对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混乱时势,37岁就任左拾遗(谏官)的他,倡导亲民之风,反对宦官专权,竭力挽回残局。他政绩斐然,先后任刑部侍郎、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大权集十一身,可谓名满天下。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3,(9):113-118
两宋时期判刑部刑部尚书共162人。在籍贯分布上,北宋较为分散,以神宗朝为界,有一个由北到南的转移;南宋则相对集中在两浙、福建、江南3路。在入仕途径上,以科举出身者最重,占七成之多,其中又以进士尤盛。但没有"明法科"或"新科明法"出身者。就家庭背景而言,官员家庭者有部分出于司法世家,布衣家庭者在担任刑部尚书前,也大多有着司法历练。布衣家庭出身者比例略高于官员家庭。这种状况反映了寒门庶族由科举走入仕途,迅速成长为新的政治力量。这与门阀士族时期的政治格局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宋朝中央政府的司法机构由大理寺、刑部(审刑院)和御史台三个机关组成,地方的司法工作由州县的行政长官兼任。宋代建立了比较均衡的法政体制,在司法审判中充分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所实行的鞫谳分司、录问与翻异别勘、皇帝决狱、宰相参与司法等制度,都起到了慎刑的作用;在这样的体制下,再复杂的案件也能得到妥善处理。但司法与行政不分,行政长官参与司法,在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下,必然最终使得司法沦为行政的奴婢,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宋代为实现司法权制约之目的,设立多元并列的司法机构,分散司法事权,加强权力制约;完善监察机构,注重司法监督与管理;设立缜密的司法审判程序与司法审判制度,防止冤滥;重视司法官的选拔与任用,并对其从制度上进行严格约束。此外,宋朝历代皇帝通过直接干预司法审判来强化对司法权的制约和控制。这一系列举措是宋代司法权受到制约的保障,也是宋代司法走向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6.
刑部之制,沿袭隋、唐。在宋代,刑部之职能变化,分两个阶段:北宋前期,刑部官员无职事;刑部之权,为审刑院与纠察在京刑狱司所分。但刑部并非空壳,尚掌有昭雪天下死罪之司法权,及犯罪免职官员经赦重新叙用等职事。为宋初四家中央司法机构之一,则大理寺为最高审判机构;审刑院为复议大理寺断案机构;刑部为大辟复核机构;御史台为刑法最高监督机构。元丰五年,行新官制,刑部尚书、侍郎及其所属四司刑部司、都官司、比部司、司门郎中、郎中、员外郎,官复原职。职掌刑法、狱讼、奏谳、赦宥、叙复之政令。元丰改制之后,中央司法机构由四家简为二家,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则为司法监督机构未变。天下奏案,必断于大理寺,详议于刑部,然后上之于宰执,决之于皇帝,这就是元丰改制后,确立的宋代刑事审判制度。这也从刑政方面,体现了宋代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封建法政体制的形成和演变述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法政体制是伴随廷尉等司法机构和职官的设置而逐步形成的.战国秦汉是中国封建法政体制的形成期,隋唐是法政体制的发展期,明清是法政体制的完善期.直至清末中国封建的法政体制才告解体.  相似文献   
18.
刘长江 《天府新论》2006,(2):137-140
封建法政体制自战国秦汉时期伴随廷尉等司法机构和职官的设置而逐步形成,至隋唐时期得以发展〔。1〕然而,迄今为止,学术界尚无专文系统论及唐代法政体制的情况。笔者不揣浅陋,拟就唐代法政体制的特点及其运作略作探析。一、唐代法政体制概述所谓封建“法政体制”,概言之,即封建  相似文献   
19.
国之重臣,先乎品行。一代名相王鼎,一生为官清正廉洁,为人刚直不阿。他审理案件,秉公执法;整饬盐政,惠商利民;提携贤士,捍卫民族利益。因此,他被同僚誉为纯臣,王鼎身上的这些为官精神和品德,今天有着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们在观赏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时,常会听到"三堂会审"一词."三堂会审"制度始于明朝.此时司法程序比较完善,中央司法机关设立了"三法司",即刑部、大理寺、督察院.权责基本上相当于今天的公、检、法、司四个部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