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4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4篇 |
民族学 | 7篇 |
人才学 | 7篇 |
丛书文集 | 362篇 |
理论方法论 | 35篇 |
综合类 | 501篇 |
社会学 | 36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52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62篇 |
2011年 | 69篇 |
2010年 | 56篇 |
2009年 | 56篇 |
2008年 | 62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40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十月革命后,针对苏俄党内和国家机关中出现的诸如铺张浪费、贪污受贿、追求特权等严重的腐败现象,为确保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永久性地位,防止国家公职人员由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列宁在对腐败现象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首次阐明了社会主义国家应以法律为武器同腐败现象进行斗争,并提出了一系列反腐败的法律对策。加强立法,为反对和治理腐败提供法律武器;加强法制教育,培育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观念,根除腐败现象的思想基础;严格执法,依法对腐败分子实行严惩,以儆效尤;完善法律监督机制,从制度上堵塞腐败现象赖以滋生和蔓延的漏洞。 相似文献
32.
王进芬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2(5):8-12
列宁对问题只在于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文化力量的强调带有明显的东方视野。首先,俄国等东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些国家在走向社会主义过程中必然会面临文化落后的严重制约,这种制约不仅来自于一般工农群众方面,也来自于执政党自身;其次,从东西方文明程度、文化发展程度的比较看,俄国等东方国家绝对落后于西方,此种绝对意义上的文化落后也在共产党员身上体现出来,这使得俄共(布)无论在做经济工作还是管理国家来说,都处在比较被动的地位;再次,俄共(布)文化力量不够,不仅是指一些共产党员在科学技术知识水平、受教育程度方面不够,而且也是指俄共(布)深受俄国等东方国家旧文化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3.
刘志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94-98
成为执政党后,俄共(布)自身面临十分迫切的文化建设任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建设俄国无产阶级的先进文化为己任,列宁提出了一系列加强执政党自身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并努力将之贯穿在党和国家的文化建设实践中.学习研究列宁加强执政党自身文化建设的思想,对我们继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34.
35.
高继文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5(1):18-22
列宁关于对小农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经历了从共耕制到合作制的战略转变。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合作制成为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合作制的发展就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合作制在生产经营方面比共耕制具有优越性,实质是使农业朝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列宁的合作制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6.
俞良早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1920年底至1921年春,列宁思想的发展实现了由单一线索发展到两条线索发展的转变。从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线索看,他的思想过程是一个由“高处”向“低处”逐渐下落的过程,但从内容上看它仍然带有19世纪世界革命理论的历史传统。从俄国国内建设的线索看,它是一个逐渐趋向于缓和的过程,即一个逐渐地朝易于满足多种阶级利益要求的政治方向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造与发展的过程。列宁的后期思想,是具有政治平稳性取向的思想,是具有理论创造精神的思想 相似文献
37.
列宁的"人人自治"思想与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论述一脉相承,并在与机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人人自治"是列宁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构想,是社会消灭了阶级矛盾,个人实现了对阶级性的超越后的政治前景。列宁提出的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以及国家消亡来实现"人人自治"的实践途径,不仅与无政府主义者不切实际的空想存在质的区别,而且也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8.
政治鼓动是列宁重要的政治思想之一。他在《怎么办?》中,阐述了关于无产阶级政治鼓动的基本思想,这一思想对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9.
社会主义与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列宁晚年的意识形态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放鸣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19-24
列宁晚年基于十月革命后的实践经验及其对社会主义的深入思考,强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放在"文化建设"上,在通过实行新经济政策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的同时,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以实现社会精神生活的变革,为社会主义的胜利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列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依据具体的实践,从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对知识分子采取正确的政策,正确对待过去时代的文化遗产,学习和吸取外国的先进文化,加强共产主义道德建设和思想教育,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文化建设等方面,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问题.列宁晚年的意识形态学说极大地彰显了文化建设对于东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所具有的世界历史性意义,在新的历史和时代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40.
在马克思主义传统内部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矛盾和困惑,那就是源自无产阶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由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所控制的运动(或政党)的政治现状如何协调的问题.这一历史性困境所造成的结果是:要么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从明显非革命性的工人阶级中脱离出来,要么在激进政治获得成功后,在党内或者党的国家内建立自己的领导.而无论哪种情况,只要这种脑力劳动的社会分工存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就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出现,即知识分子作为官僚集团重新统治群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