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34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357篇
理论方法论   34篇
综合类   483篇
社会学   3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在研究列宁"哲学笔记"的过程中,几乎所有前苏东学界和西方列宁学的学者都有意无意地将其视为一本书,而这个作为一本书的《哲学笔记》是根本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列宁在长达20年之久的时段中学习和研究哲学的不同摘录笔记、札记、心得和阅读批注的有明显理论性质级差的文献汇集。本文从发生学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对于列宁"哲学笔记"传统研究模式的历史形成。  相似文献   
72.
王俊文 《学术论坛》2007,30(12):33-37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准确而深刻地解读列宁的"和平外交"发展思想,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外交事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列宁的"和平外交"发展观进行了阐述即独立自主是"和平外交"思想的前提与基础;和平共处是"和平外交"政策的内在主线;发展壮大社会主义是"和平外交"的思想核心.  相似文献   
73.
列宁通过新经济政策探索出了一套新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遗憾的是斯大林中止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并形成了一套僵化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导致以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在所难免。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是对斯大林模式的改革与修正 ,是对列宁通过新经济政策而探索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模式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4.
在十月革命过程中和革命胜利初期,列宁未提出快速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未提出立即消灭资本主义的主张.1918年4月,他也未提出这类思想,不仅未要求立即消灭资本主义,而且主张利用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可是在1918年1月全俄苏维埃"三大"期间,他提出了"彻底摧毁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大厦"的论断,似乎提出了快速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这样人们在认识上就难以理顺十月革命时期至1918年4月列宁思想的发展线索.列宁在全俄苏维埃"三大"期间提出的若干论断,似乎成为理顺这一时期列宁思想发展史的一个障碍.本文就正确理解全俄苏维埃"三大"文献的精神,排除人们认识上的障碍,阐述了一系列新见解.  相似文献   
75.
列宁的“美国式道路”思想是关于农业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它是列宁在研究、指导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中提出来的。在这一理论里,列宁较详尽地阐述了“美国式道路”发生的历史前提、基本特征等,具有时代特征,至令仍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6.
孙中山很早就向往社会主义,高度评价马克思和马克思的学说,但他也不主张在中国全盘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引起工人和农民的强烈不满,以致列宁不得不改行"新经济政策"。孙中山认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自己的《建国方略》基本一致。此外,孙中山很早就看出资本主义的弊端,不主张中国走西方的发展老路,但并不全盘反对资本主义,而是主张吸取资本主义的积极面,预防并避免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等社会病症。他从对美国"福特制"的研究中发现,现代资本主义仍有其自我调节、发展生产、改善工人生活的能力,因而提出四种推动"社会进化"的办法,企图对资本主义进行"改良"。对马克思的学说,孙中山认为应该从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出发,"师其意不用其法"。他主张,调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推动"人类进化"的"经济能力",使之"互相为用",利用外国的资本主义,造成中国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7.
赵洪霞 《理论界》2004,(2):39-41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保证党的各级干部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必须加强党内监督。”充分体现出我党高度重视党内监督问题。党内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建设和党内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党的各级组织的监督和党的专门机构的监督。列宁是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监督思想与社会主义政权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的第一人,其党内监督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在新的历史时期,学习列宁的党内监督思想对于完善我国的党内监督体制具有重大的意义。一、列宁的党内监督思想首先,…  相似文献   
78.
毛泽东对列宁刑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刑法的“死缓”制度 ;二是坚持列宁“对罪犯实行强制劳动”的基本观点 ,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造第一 ,生产第二”的劳动改造罪犯的刑事政策和实践措施 ;三是在治党方面 ,坚持和完善了列宁“从重惩处党员干部犯罪”的刑事法律理论。  相似文献   
79.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 ,列宁最早系统地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思想。他指出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要根据自己地位和任务的变化 ,认识加强自身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并具体从求实精神、民主集中制和密切联系群众等方面论述了加强执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问题。重温列宁执政党建设理论 ,对于深刻领会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带领全国人民胜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0.
传统马克思哲学研究模式是在非斯大林化运动中产生的,其认为自己的合法性和真理性来自列宁确立的研究原则。其实,与其说是列宁创造出了这些原则,不如说是斯大林按照自己的政治实用主义方式创造出了“列宁主义”。因此,苏联学术界在非斯大林化运动过程中逐步建构出来的传统马克思哲学研究模式,其本质不过是一种没有斯大林的斯大林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