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6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35篇
管理学   660篇
劳动科学   387篇
民族学   25篇
人才学   124篇
人口学   455篇
丛书文集   1019篇
理论方法论   1384篇
综合类   2298篇
社会学   1555篇
统计学   129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274篇
  2015年   307篇
  2014年   892篇
  2013年   806篇
  2012年   764篇
  2011年   777篇
  2010年   648篇
  2009年   509篇
  2008年   468篇
  2007年   272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992.
993.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得一直被推崇的社区养老模式得以认可。那么社区养老模式的构建还需依靠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支持、实践经验等措施来保障,如何有效保障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994.
本文主要结合社会学和医学等多学科,采用个案访谈法以及文献研究的方法,以A养老院中的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通过对他们使用互联网情况的调查,结合以往相关研究来主要分析互联网对机构中老年人健康老龄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5.
《社科纵横》2021,(1):82-88
完善志愿养老服务发展机制是助力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梳理志愿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内涵,分析志愿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内外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培育精神、落实意愿、完善制度、健全管理四方面提出了攻克瓶颈,促进志愿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思考。  相似文献   
996.
网络反腐拓宽了民众参政议政的渠道,是一种新的监督手段。但是其存在技术性、道德性、法律性和制度性的制度化缺陷,要使网络反腐持续健康的成为反腐利器,必须使其制度化。在分析了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民众权利意识的增强、反腐制度供需的不足、国内腐败手段的提升、国家领导层面的支持和国外电子反腐的借鉴是网络反腐在我国兴起的原因后,详细分析了其技术化困境、道德化困境、法律化困境和制度化困境的表现,并提出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夯实反腐能力、提升素养,强化能力,完善运行机制、拓宽渠道,明确权责,完善法律程序和公开信息,实行申报,完善预警机制四项实现网络反腐制度化路径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7.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根据互助养老的组织主体,我国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可以分为宗族互助养老、集体互助养老、社区互助养老三个阶段。从周代到新中国成立以前,是以家族组织为依托的宗族互助养老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以前,是以农村集体组织为支撑的集体互助养老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是以农村社区为依托的社区互助养老阶段。在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历史嬗变过程中,经济、文化、家庭等始终是支撑其持续发展的“不变” 因素,而组织载体则是推动其历史演变的“可变”因素。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社区互助养老模式,将是解决当前农村养老困境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998.
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业出现了床位指标和床位空置率双双上升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针对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的缺位。长照制度建设将推动专业养老机构的模式转化和结构重组。基于长春、宁波专业养老机构获得的入住老人抽样调查数据,引入对入住失能老人的观察,可以将现有养老机构分为社会福利院型、部分市场化的公立机构、老年公寓型民营机构和部分护理型民营机构。这类机构在适当的大环境和政策引导下,最有可能向标准的长照机构转型。  相似文献   
999.
农村隔代居住老年人现状与养老规划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分析农村隔代居住老年人与养老规划的现状与特点,结果表明隔代居住的老年人具有低龄、有配偶、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身体健康、个人收入相对较高、生活主要来源于自己及配偶的特点,大部分人具有养老规划,认为老年人的照料承担者应该是自己或配偶,并以打算今后在自己家中养老的居多,说明隔代居住的老年人为了家庭利益最大化到晚年继续贡献是不计回报的,照料孙辈并不是为了换取子辈养老,本研究支持"利他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000.
文章利用2015年5省市调查数据,对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担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近一半独生子女父母担心自己的养老生活,大多数最担心照料和经济来源问题,只有少数最担心孤独寂寞.子代支持对父母养老担心度有着重要影响,子代经济支持越多、居住距离越近,父母的养老担心度越低.独生子女不同性别、婚配情境下,各类支持的作用大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