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78篇
  免费   476篇
  国内免费   85篇
管理学   772篇
劳动科学   31篇
民族学   194篇
人才学   158篇
人口学   28篇
丛书文集   4225篇
理论方法论   638篇
综合类   7174篇
社会学   479篇
统计学   140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43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233篇
  2020年   284篇
  2019年   286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307篇
  2015年   475篇
  2014年   803篇
  2013年   726篇
  2012年   819篇
  2011年   915篇
  2010年   934篇
  2009年   856篇
  2008年   1180篇
  2007年   878篇
  2006年   737篇
  2005年   631篇
  2004年   569篇
  2003年   538篇
  2002年   463篇
  2001年   457篇
  2000年   314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突破理论思辨的研究范式,将犯罪论体系的研究置于刑事诉讼实务中考察就会发现,由于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各诉讼阶段特点和任务的不同,具体的定罪思路也会存在较大差异。而无论是阶层式犯罪论体系还是四要件犯罪论体系,均只设定了一种较为固定的定罪思路,因此,难以完全与刑事诉讼中各个阶段的具体定罪思路相契合。相较而言,基于四要件犯罪论体系平面整合式的特点,四要件犯罪论体系与刑事诉讼中的定罪思路契合度更高。因此,从诉讼实务角度来看,四要件犯罪论体系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23.
王一川 《天津社会科学》2015,(2):105-113,127
艺术公赏力作为问题,在中国是与现代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和随后的电子媒介时代及全媒体时代等时代称谓相伴随的。艺术公赏力的动力是推动艺术公赏力问题发生、发展或变化的力量及其来源。由于内部多重问题链在特定社会语境中相互作用,艺术公赏力问题的深层,存在多重相互交叉和扭结的动力因子,于是有三种主要的动力模式:公而高式与艺高于人说、公而低式与艺低于人说、公而平式与艺平于人说。这三者分别是现代中国自我的高于社会、低于社会或平于社会的一种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量的符号性面具。现代中国自我渴望确立自身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时常遭遇不确定的困扰,恰好借助艺术而幻化出另一自我去代替。于是,艺术公赏力问题的深层动力源集中体现为新兴的现代中国自我与其社会语境之间的矛盾或个群矛盾急需调节。  相似文献   
24.
25.
《荀子》一书既有性恶的说法,也有性朴的说法.很多论者不注意后一种说法,而在注意到它的人之中,甚少有人认为它与性恶的说法是冲突的.日本学者免玉六郎别出心裁地以性朴论来解释《性恶》,而国内也有个别学者倾向于提出类似的解释.事实上,性朴与性恶是无法协调的.《性恶》无性朴的意思.我们在客观理解儒家人性论时要摆脱不正确的先入为主.荀子和董仲舒是性朴论的代表,而众多从王充开始先入为主的说法让人们不容易接受这一点.平心静气地读他们的原著,则可以发现以性恶论来说荀子,以情性阴阳论来说董仲舒是大有问题的.王充对董仲舒人性论的叙述难以在他的著作中获得支持.  相似文献   
26.
本文尝试从社会治理角度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对激发扶贫开发事业的动力、活力和生命力作了部分思考,并提出了相关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7.
28.
29.
30.
当今社会,人口膨胀现象突出,人与环境的关系紧张,如何有效控制人口值得研究。作者对《人口革命论》中关于人口问题研究的价值、作用进行评析,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