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68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890篇
劳动科学   3662篇
民族学   41篇
人才学   567篇
人口学   151篇
丛书文集   1768篇
理论方法论   412篇
综合类   2896篇
社会学   787篇
统计学   221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265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251篇
  2020年   240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242篇
  2015年   327篇
  2014年   767篇
  2013年   590篇
  2012年   611篇
  2011年   805篇
  2010年   801篇
  2009年   1019篇
  2008年   1275篇
  2007年   584篇
  2006年   515篇
  2005年   489篇
  2004年   481篇
  2003年   477篇
  2002年   376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是剩余价值论得以存在的前提 ,劳动价值论是通过剖析社会经济关系达到把握社会政治关系的学问 ,了解劳动价值论的历史形成过程 ,以使我们能够在更好地理解劳动价值论意义和把握劳动价值论原理的基础上 ,创新我们的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992.
刘景林 《学术交流》2006,(6):189-19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社会科学繁荣和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更是经济理论研究和建设的灵魂和动力。这里,仅就纪文奎先生的著作《从资本到劳动本》的创新意义谈点初步的粗浅的看法。《从资本到劳动本》的创新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研究选题的创新意义第一,《从资本到劳动本》是一个新课题、新角度、新视野。以往,研究《资本论》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国内外专家并不少见,专门研究劳动价值论(或称劳动论)的也大有人在,但设计和选择《从资本到劳动本》课题进行研究却极富创新意义。把资本和劳…  相似文献   
993.
心理契约视野下的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若坤 《学术交流》2007,(7):112-115
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离不开人们对劳动契约的全面把握,而完整的劳动契约不仅包含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经济契约,同时也包含了易被人们忽视的心理契约。心理契约作为员工与组织之间不成文的相互责任的主观心理约定,尽管不曾写在纸面,不同于经济契约,但却同样影响着企业劳动关系的形成与发展。良好的心理契约意味着组织与员工间达成了心灵的默契,它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心理契约的破裂与违背则会引发员工负性情绪,带来消极甚至敌对的后继行为从而破坏劳动关系。因此,企业管理者不仅应当重视员工的心理契约,更要懂得运用人本化管理、过程式管理、动态管理、开放式管理等策略,加强对员工心理契约的管理,从而帮助企业建立起真正和谐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994.
林嘉  杨飞 《学习与探索》2006,(5):98-102
立法技术是表达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知识、经验、规则、方法和技巧等,内容包括法律规范的内部结构、外部形式、概念术语、语言文字等。我国劳动合同立法应注重立法技术问题,建议设立劳动合同主体权利义务的一般规定,在法律规范的结构中,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都要明确,语言文字尤其是概念术语要科学、准确、同一、简洁,力求制定一部不仅内容先进,而且形式也尽量完美的劳动合同法。  相似文献   
995.
是什么因素创造了长期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桁林 《浙江学刊》2003,(3):149-152
经济增长来源于劳动积累、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 ,而技术进步归根结蒂也来源于劳动积累和资本积累 ,因此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劳动积累和资本积累。更进一步地 ,资本积累本质上也是劳动积累的结果 ,是劳动积累在特殊生产方式、特殊生产形式上的具体体现。这样 ,我们就将经济增长过程还原为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 ,并分析它在具体生产关系中的具体表现。资本积累从劳动积累中分化出来 ,从而实现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 ,是特殊历史阶段的产物 ;而从劳动积累到资本积累、再到更高形式上的劳动积累 ,则是实现长期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96.
家务劳动社会化的社会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近30年的社会转型带来的变化之一,就是原本属于私人领域的家务劳动有逐渐脱离家庭,越来越社会化的趋势。检索相关文献发现,对其研究大多停留在经济学意义上的产品价值和社会价值、法律意义上的补偿机制和女性家务劳动的法律保障层面上。而从社会学角度研究的也大多停留在家务劳动在家庭成员间的时间分配以及分配模式上。最有创意的当属中山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宁,他从消费劳动和家务劳动社会化的基本特征上进行阐释,但对家务劳动的社会动力仍缺乏系统分析,本文试图弥补这一研究角度的不足。  相似文献   
997.
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学公式简单地归结为人道主义,就是把对马克思的人学公式费尔巴哈化,这是一种误读.这种误读导致了一系列对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其中的劳动人道主义极为有害的后果,从而割裂了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发展脉络,否认了1844年以后异化劳动理论存在的客观事实,造成了马克思思想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998.
集中安置有劳动能力残疾人就业的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航 《社会福利》2005,(5):26-28
劳动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享有法律赋予的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获得劳动报酬或收入、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等权利。而就业则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社会地位、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关键。在我国,残疾人就业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就业则主要是通过举办社会福利企业来实现。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福利企业经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江苏省特别是苏南地区社会福利企业抓住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机遇,以出口创汇为导向,大力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企业运行态势,进入社会福利生产发展的鼎  相似文献   
999.
本文综合运用心理学、哲学、经济学、教育学的成果,以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为例,对劳动复杂程度的模糊度量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专业劳动的复杂度由专业学习难度决定,专业学习难度由其横断学科和经验知识含量决定,而这些含量由专家系统提供的主要课程设置来体现.并由此建立了专业学科难度模糊谱系和相应的专业劳动复杂度模糊谱系.  相似文献   
1000.
日伪统治时期,日本殖民者为了达到掠夺中国东北资源、维护战争机器运转、北部防御苏联等目的,大肆掠夺中国东北农村的劳动力资源,形成了一整套有利于掠夺劳工的劳动统制政策,并通过诱骗招募、抓捕、通过行政命令强制征集等手段,实现了对中国东北农村劳动力最大限度的征用和掠夺,日本的殖民统治给中国东北农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给东北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