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7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755篇
劳动科学   662篇
民族学   60篇
人才学   212篇
人口学   435篇
丛书文集   1046篇
理论方法论   196篇
综合类   1895篇
社会学   356篇
统计学   608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379篇
  2013年   269篇
  2012年   313篇
  2011年   384篇
  2010年   385篇
  2009年   445篇
  2008年   514篇
  2007年   369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370篇
  2004年   337篇
  2003年   314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王永钦  董雯 《中国社会科学》2023,(11):45-64+205
在新技术革命带动下,中国劳动力市场正处于深刻转型之中,出现了一些新特征。任务内容成为理解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重要视角,基于此构建衡量中国劳动力市场任务结构、任务密集度和新工作创造的关键指标,并进行实证研究发现:2010年以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呈现出“就业极化”、新职业分布不对称和职业技能溢价等新特征;任务偏向型技术进步是推动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变迁的重要原因。基于任务内容视角的任务偏向型技术进步,拓展了技术进步在传统技能溢价之外的解释力,有助于在人工智能时代推动劳动力市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92.
文章考虑数字化转型与劳动力技能结构互动现象,基于互补理论构建了劳动力技能结构促进数字化转型的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微观机制。同时,基于2010—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高等技能劳动力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互补效应,能够显著促进数字化转型的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行业、大规模企业、年轻企业和中西部地区高等技能劳动力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互补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993.
劳动力的高效配置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劳动合同法》实施为外生冲击,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并利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劳动保护对企业劳动力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优化了企业劳动力配置效率。机制分析表明,尽管《劳动合同法》的实施限制了企业用工灵活性,但有助于矫正企业工资负向扭曲、缩小工资水平与劳动边际产出价值之间的“剪刀差”,有利于减少企业超额雇员情况;同时提高了低生产率企业退出市场的概率,促使更多的劳动力流向劳动力配置不足的高生产率企业。异质性分析表明,劳动保护对企业劳动配置效率的提升在劳动配置过度的企业、非国有企业和法律制度环境较好地区的企业更为明显。文章拓展了《劳动合同法》经济效应的评估范畴,从劳动保护视角为优化企业要素配置、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994.
《求是学刊》2018,(6):42-52
经济下行阶段劳动力市场的平衡性、充分性和稳定性更加复杂是不同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典型化事实。基于中国劳动力市场不平衡、不充分、不稳定的实证分析,构建以区间调控为中心的中国特色劳动力市场宏观调控体系,并指出加强中国情境化的劳动力市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和精准调控,三管齐用,综合治理,是新时代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助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95.
按劳分配的本质要求一是社会总产品要在社会公共需要和个人消费之间分配;二是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报酬应当高于劳动力的价值,这可以用两种方式来实现。一种是通过劳动力市场使劳动者得到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工资,国家集中国有企业的一部分利润,在全社会范围内按劳动者的劳动量进行再分配;另一种是工资完全由劳动力市场决定,国家通过法定最低工资、失业保障等措施使劳动力价格高于价值。后一种方式不仅可行,而且有利于提高效率和兼顾公平。  相似文献   
996.
张鹏  周莹 《统计与决策》2011,(23):84-87
文章通过采用伯格曼CES生产函数并结合我国经济数据测量出了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系数。证明了在劳动力供求失衡状况下,我国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并采用蛛网模型对其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指出该问题极大的影响到女性劳动力在市场中的总体福利水平进而影响到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7.
“十一五”期间,随着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措施及针对农民工的各种增加就业措施的实施,农民就业机会增多,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进一步增加。据对全省158个县(市、区)1.37万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10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占农村从业劳动力总数的37.5%。比2005年提高了8.9个百分点。据此推算,全省4915万农村劳动力中实现转移的人数约1843万人,比2005年增加483.2万人,增长35.5%,年均增长6.3%。调查显示,“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998.
老河口木板年画是传统文化物态化呈现的一种特色的绘画体裁,也是荆楚地域唯一的年画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过境迁,虽鼎盛不再,但老河口木板年画蕴含着传承地域文化记忆、展现传统文化图景、增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时代价值。目前,老河口木板年画在官方的推动下不断进行文化“符号化”、文化“商品化”、文化“仪式化”等社会建构,年画非遗资源不断转化为地方文化资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热的时代语境中,权力向资本的转移助推了老河口木板年画的文化再生产转向,及其区域意象空间从国家向地方的转换,解剖隐藏其中外推和内生的文化再生产动力机制,能为老河口木板年画的自我表达提供多种可能性,以期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999.
《劳动理论与实践》2010,(6):F0003-F0003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都江堰市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充分发挥党政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民生工程作用,把加快发展、扩大就业、稳定社会纳入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作为解决受灾居民“有吃有住有事干”和“安居乐业”的头等大事来抓,认真落实扶持政策,注重劳动就业软环境的打造和硬件条件的配备,开展攻坚克难的就业大帮扶行动,  相似文献   
1000.
射洪县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大县.城乡劳动力达60多万。近年来.射洪县就业局紧紧围绕“建好基地.夯实基础.大胆创新”的工作思路.着重强化对城乡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有力地促进了就业和再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