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8篇
劳动科学   107篇
人才学   26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42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74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4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难题] A公司是一家互联网销售企业,有75%的员工都是销售人员.在与每位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了底薪和保底业绩,提成比例则约定根据公司的具体管理制度确定和变动.销售员工的流动非常频繁,这给A公司的管理带来了不少麻烦.为了鼓励员工保持工作的稳定性,A公司想出了一个办法:一方面适当提高了业绩提成比例以激励员工,另一方面则规定:"扣除每月销售提成的30%,累积一年后按120%统一发放,作为年终奖励.  相似文献   
3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收入分配改革将积极追求"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简言之,未来的收入分配改革将追求两个"同步"、两个"比重"和两个"公平"的奋斗目标。收入分配改革如何实现两个"同步"  相似文献   
33.
由于近几年炎热天气的增多,劳动者高温保护倍受关注。高温津贴纠纷属于特殊情形下的劳动报酬,适用劳动仲裁特殊时效,但劳动者不能以用人单位未发放高温津贴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并主张经济补偿金。在举证责任分配上,劳动者负有初步举证责任,用人单位对高温津贴是否发放以及发放标准负有举证责任。在劳务派遣中,一般情况下,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应对高温津贴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但如果用工单位已经将高温津贴支付给了劳务派遣单位,则用工单位因无过错而不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34.
在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关系中,"工资"无疑是劳资双方共同关注的核心话题。近年来,有关员工工资所引发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一直居高不下,据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统计,自2008年以来,以工资或劳动报酬为仲裁标的的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稳居各类劳动仲裁案件之首。实践中,由于对工资构成与工资支付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了解,导致在与员工约定工资标准或发放工资时极易引发法律风险。本期圆桌谈话基于对当前工资构成及工资支付相关法律、法规的梳理与归纳,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企业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5.
邢江峰 《社区》2013,(5):50
北京读者安某来电咨询:我从2012年开始一直在某工厂从事加工工作,该工厂以前还能按时足额发放工资,但从2012年11月底至2013年1月,由于经营不善,开始拖欠全体员工的工资,现在已累计达人民币120余万元。今年春节前,工厂也只是  相似文献   
36.
《百姓生活》2013,(1):69-71
我在湖南省长沙市人民路立交桥下劳动力自由市场,结识了一群来自湖南益阳市南县和娄底市新化县的外来工。他们中的大多数有着10年以上的打工经历,自称“走穿了中国南北”。如今,他们选择相对自由、独立、工价较高的建筑装修、机械修理,劳动报酬按天计算结账,或整体承包支付。  相似文献   
37.
企业提高劳动报酬的民生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劳动报酬作为一个社会化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之间形成一个责任共担的行动共同体.在三者中,企业掌握着提高劳动报酬的主要的话语权和原动力,承担着更多提高劳动报酬的民生责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是对企业在"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责任主体身份的明确确认.  相似文献   
38.
刘军与企业签订了合同.并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工作,但是企业却找借口拒绝支付劳动报酬。刘军想起报纸上刊登过:从2008年5月1日起,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已经不收费了,于是来到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仲裁委竟然拒绝受理他的申请!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39.
政策问答     
特别提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相似文献   
40.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讨薪亦如此。要合法、快捷的拿到劳动报酬,劳动者应增强维权意识,掌握相关法律,在遭遇欠薪风险时,运用法律手段,兑现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