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0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当选为统一临时政府大总统,南北剑拔弩张的局面暂告一段落。但就组织北京政府问题上,南北双方则从原来的明争,重新卷入到新一轮暗斗的漩涡里。他们分别就袁世凯的就职地点、新国务总理、国务总长的任命等问题上继续展开角逐。由于南北双方都想增加自己所占未来政府总长的名额,导致北京政府创建困难重重,给民初政局蒙上不祥的阴影。  相似文献   
52.
华盛顿会议,因关系中国甚巨,备受中央、地方、国民的关注.北京政府会前积极准备,邀请南方政府代表参加以示一致对外;国人则成立了全国国民外交大会作为国民一致对外的总机关.华会期间,因内政外交的纠缠,南北民众在对待北京政府与南方政府的问题上发生分裂;南方政府借机攻击北京政府,否认其对内对外的合法性,并力求各国承认.三者博弈后,北京政府权威虽被质疑,但仍为外交主体,也得到了至少是北京民众的谅解;南方政府华会初期、中期,尽管颇受舆论攻击,但因其态度较为强硬,还是赢得了一部分民众的支持;国民外交团体视线随之转向内政.  相似文献   
53.
论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熊希龄与湖南的慈善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希龄作为近代中国著名的慈善家在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为湖南的慈善救济作出了重要贡献,无论在筹集赈款还是在查灾放赈采运中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谓灵魂式人物.他主张慈善机构联合办赈、强调救济时分别轻重缓急、突出积极慈善以及在社会大背景下筹划慈善,同时重视灾情的准确掌握、呼吁减轻民众负担以及要求办赈人员操行高尚等,都是他多年办赈的经验结晶.  相似文献   
54.
临城劫车案的突然爆发引起了国内外舆论一片哗然,社会各界爱国知识分子以报刊为主要阵地,对临城劫车案进行了系统的报道、宣传与分析,并以时评、杂论的形式鼓舞民众的反抗精神。知识分子试图通过报刊舆论极力批判北京政府派系斗争不已、社会治理能力低下的政治状态,并就如何治匪深入探讨,以贡献方案来干预国家政治,为国家稳定和人民疾苦而疾呼。与此同时,报刊舆论还针对列强铁路国际共管的方案、各种惩罚和赔款要求,及其觊觎中国主权与领土的野心进行强烈地谴责。通过临案可以窥探,报刊舆论在中国内政和外交中所起的作用日渐增强。  相似文献   
55.
在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国际劳工组织的推动及国内铁路劳工运动的压力下,民国北京政府交通部及部分铁路局开始了铁路劳工社会保障法规和规则的制定,其内容包括养老、工伤、疾病、储蓄保障等.由于时局动荡等原因,交通部的法规大都以草案形式问世,没有公布实施,而部分铁路局的相关章程保障项目少,保障水平低,对劳工的生活影响有限.其重要意义更多在于立法的开创性,体现了劳工社会保障制度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以及为南京国民政府全国性的铁路劳工社会保障立法及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6.
那些事     
《领导决策信息》2014,(40):16-16
北京部分酒店出招“摘星”应对政府采购“五星禁令”——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和北京市委市政府要求,今年起,北京政府采购会议定点场所“叫停”五星级酒店,针对于此,近日北京部分五星级酒店主动放弃星级,或是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摘掉“五星”的帽子。但这样的方式并非长久之计,酒店更应该根据自身最初的定位,逐步转型。  相似文献   
57.
近代中国的清政府、北京政府和南京政府根据各自的立法指导思想,制定了符合自身需要的公司法.各个政府的公司立法指导思想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和延续性,但也各有不同.其嬗变反映了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家根本任务的变化.  相似文献   
58.
彭秀良 《老人世界》2013,(12):36-36
王士珍.字聘卿,号冠儒,河北省正定县牛家庄村人,曾官至民国北京政府陆军总长兼署国务总理。在今人的眼里,王士珍的名头实在不够大,因为他的名字压根儿就没有在中学历史教科书里出现过。  相似文献   
59.
列强在华行使领事裁判权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司法侵害,晚清以降民族主义在国势衰颓的困境下风起云涌,民国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废除领事裁判权,北京政府为重构司法主权进行了多维的外交努力,虽然在列强的阻碍和国内政情影响下收效甚微,但其时的外交举措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其外交成果也多为继之的南京国民政府所继承和展开.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