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33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100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87篇
人才学   5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554篇
理论方法论   207篇
综合类   4554篇
社会学   273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365篇
  2013年   331篇
  2012年   411篇
  2011年   431篇
  2010年   431篇
  2009年   483篇
  2008年   482篇
  2007年   438篇
  2006年   386篇
  2005年   350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295篇
  2002年   295篇
  2001年   229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论山谷词     
在对山谷词做了较为全面探讨的基础上,认为山谷词题材广泛,在北宋词坛上继轨苏轼,以词表现了丰富的生活内容;他的词作风格多样而主体风格不显;艺术上他亦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个性,即外放直抒的表情方式,连续跃动的画面描绘,俚浅直白的语言特色等  相似文献   
992.
汉语词汇和韩国语汉字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语词汇中大量汉字词 ,给韩国学生学习既带来方便 ,又带来障碍 ,其原因在于汉语词汇和韩国语汉字词中 ,虽存在大量“同形异义”、“同形同义”词 ,但其用法、意义及感情色彩均有不同。本文从实际出发 ,就韩国语汉字词及汉语词的异同点进行对比、分析 ,以便有助于教学  相似文献   
993.
苏词的超逸风格是一种独具风采的创造。它以超凡的艺术境界、超脱的情调以及自然的化境为突出的艺术表现,以审美的人生境界为特定的思想内涵。这在先宋诗史上颇为罕见,在词史上更是大音希声。其所以由苏轼来开创,一是儒、释、道三教的综合影响,形成了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入世而超世,二是对审美的人生境界的自觉追求,三是与创作主体极强的创造精神和极高的悟性密切相关。其不容低估的文化意义,在于循着庄子,陶渊明等前贤的思想轨迹,继续探求实现人的本质的道路  相似文献   
994.
本文着重考察现代汉语中以外文字母作为构词材料的“新借形词”。文章首先从划分词的层级来检验借词,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现代汉语新借形词的划分标准;然后将文字划分为直线和曲线两大文字书写系统,试图通过比较说明现代汉语新借形词的“新”之所在,以及它有可能给现代汉语带来的构词、语音等方面的影响,并简要说明对待这种新的语言现象所应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995.
李昌舒 《中州学刊》2023,(3):156-162
北宋文化的繁荣与科举密切相关,科举出身的士人博学多识,“文”是他们跻身仕途的基本工具,这导致文艺的兴盛。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儒家思想,士人因此具有强烈的济世热情,文艺表现出浓厚的道德色彩。相同的身份使士人在教化、共通感、判断力和趣味上表现出一致性,凭借雄厚的文艺才能,他们在诸多方面均创造出影响深远的审美范式。改革是庆历以后北宋政治的主题,为了推行政治改革,不断强化君主集权,科举考试开始走向专制,这导致北宋文艺的枯萎。  相似文献   
996.
晏殊作为北宋词坛的重要词人,其《珠玉词》以清新流丽的语词、天然华美的意象和含蓄雅致的情思见长,后世词人或取用《珠玉词》中的丽词佳句,或使用其艺术手法,模仿其起承转合以继承晏殊词的创作长处。后世词人对晏殊作品的接受形成主要可分为袭用与截取、改易与增缩、点化与仿写三个部分。而历代词人对《珠玉词》的创作接受,离不开《珠玉词》在词史中的地位与影响力,离不开《珠玉词》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也离不开晏殊令词与文人词创作审美的契合。  相似文献   
997.
祝东 《殷都学刊》2011,(4):58-64
宋季遗民词将艺术手法与思想内涵完美结合,在唐宋词史上涂下浓墨重彩一笔,对清代词学亦产生重要影响。清代词坛三大主要流派即阳羡词派、浙西词派、常州词派,他们不论是理论批评上还是艺术创作上都受到过宋季遗民词的影响,但其侧重点却各不相同。清代三大词派在对宋季遗民词的接受过程中,或是注重作品的思想内容,或是倾向艺术手法的借鉴,或是推扬其思想理论,各取所需,借石攻玉,宋季遗民词对清代词学的发展建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在我国文学史上,"雪"意象的出现可谓历史悠久.在历代诗人的笔下,雪不是单纯作为一种自然物象而呈现,而是因人而有了情感,有了生命.在宋代女词人的笔下,这种意象呈现出丰富的意蕴,并成为她们精神世界的一个重要象征.此文着重从"雪"意象的三个方面探讨:即美好事物的象征、高洁情怀的寄寓、压抑与摧残的形象.  相似文献   
999.
高峰 《晋阳学刊》2011,(5):123-127
晚明吴江闺秀词人沈宜修的词作格调清雅,文采斐然。其词擅绘自然风景,刻画人物情态,描摹梦境尤其缥缈朦胧;命运的摧折,令其身心俱疲,其词表达人生衰残之叹、相思怨别之苦、痛悼亲人之悲,产生了感人至深的悲剧力量。作为明清闺秀词的代表,沈宜修的鹂吹词呈现出秀雅婉丽、沉静蕴藉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00.
"词体乃乐府的‘格'‘律'化"或"乐府的‘格"律'化而成词",这一命题是对词体生成问题的新思考.它表面上是对古代"词为乐府说"的重申,实际上既强调了词体应为音乐与文学结合较早样式--乐府的直接产物;又揭示了词体与乐府的异同与承继关系,从乐府入手论词体生成方合乎情理;还证明了词体是南朝以后乐府与古体诗、赋、骈文等文体都趋向"律"化这一文体变化规律下所产生的新文体样式.乐府"格""律"化程度是随着声律论的发展而递增的.从齐梁时期出现平仄声律论开始,乐府齐言歌辞的"律"化可称律词的滥觞;隋唐之际乐府齐言歌辞"律"化完成,而杂言歌辞的"律"化已经出现.乐府"格律化"的方式是多样的,有多方面的"营养土壤",如酒令、律赋、骈文等.要解决词体生成这一问题,必须由词体的本质(乐府)入手,抓住其音乐与声律上的特殊之点(原唱乐句或歌辞句式供"格",四声平仄声律说供"律"),方能奏效."词乃乐府的‘格"律'化"这一命题,对"燕乐"说、"律词"说、"民间"说等关于词体的界说、词的起源的争论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