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55篇
  免费   534篇
  国内免费   59篇
管理学   3000篇
劳动科学   123篇
民族学   447篇
人才学   218篇
人口学   271篇
丛书文集   4216篇
理论方法论   720篇
综合类   7481篇
社会学   970篇
统计学   2002篇
  2024年   121篇
  2023年   451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341篇
  2020年   327篇
  2019年   327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312篇
  2016年   403篇
  2015年   607篇
  2014年   1326篇
  2013年   1056篇
  2012年   1312篇
  2011年   1300篇
  2010年   1367篇
  2009年   1317篇
  2008年   1365篇
  2007年   1131篇
  2006年   981篇
  2005年   938篇
  2004年   902篇
  2003年   897篇
  2002年   561篇
  2001年   617篇
  2000年   442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2005年以来,几家香港大公司先后动作,掷下80多亿元巨资,先后两次刷新武汉“地王”单价纪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这些投资行动之中,最受关注的,当属以李嘉诚旗下的香港长江实业决定一举在武汉市投下数百亿巨资,用以建设大型基础设施——“长江乐园主题公园”和东湖国际会议中心项目。  相似文献   
102.
闫俊武  郭彩平 《山西统计》2003,(10):21-21,29
一、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面临着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在我国工业化没有完成的条件下能否推进信息化?全球信息化的发展潮流,使我们认识到,发展中国家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再走传统工业化即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道路。1993年,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及时提出了“金卡”、“金关”、“金桥”等一系列重大信息化工程,拉开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序幕。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伟大号召,使信息化和工业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3.
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休闲将成为区域旅游开发的新动源,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将休闲旅游作为旅游城市发展的新定位,以城市为依托开发区域旅游,实现区域旅游与体闲旅游城市建设的互相促进,是今后区域旅游开发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04.
藏区产业成长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推动产业成长的主导要素的差异,对近年来藏区产业成长的成功案例进行了分类,并梳理出制度创新型、科技引领型、资源依托型、需求导向型与品牌塑造型5种产业成长模式。进而对各产业成长模式的特点及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作了分析,认为藏区产业成长的模式是多样的,成功的产业开发案例都充分体现了以下原则: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资源优中选优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实施品牌战略的原则;以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前提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5.
史萍  俞文珍 《浙江统计》2004,(10):40-40
一、税收与GDP关系现状 1、GDP与税收均有显著增长.GDP环比增幅保持在13%左右,增速较快.税收增长速度更为迅猛,平均增幅达37%.其中地方税收的增长速度更快,2001年度增速高达79%,表明嵊州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税收征管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6.
仇立平 《社会学》2004,(3):28-32
伴随城市化过程的是日益明显的社会分化。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现代化的发端时期,由社会分工所导致的职业分化是城市化的显著性标志,同时这一职业分化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繁荣与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城市化已高度发达,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的趋势,社会分  相似文献   
107.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西部地区间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吉 《统计教育》2004,(5):39-43
产业结构的演进和转换是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也是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地区差异十分明显,本文阐述了影响地区产业结构转换的一般因素,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影响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换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西部各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转换速度以及转换方向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08.
本文运用产业理论方法对比分析了江苏省1993~2001年三次产业的数据,认为江苏目前的产业结构转换速度过慢,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这是在体制转轨过程中宏观和微观机制不健全条件下的产物,我们应该从市场和政府两方面入手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9.
建国以来,我国长期实行工农产品的“剪刀差”政策,将农村财富集中起来支持城市开发和建设,在这种政策之下,我国的城市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但现阶段农村的情况却不容乐观。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由于乡镇企业的大批倒闭,亚洲金融危机的扩散,农村税费的居高不下,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实行市场准入,取消长期以来的农产品进口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并逐步降低农产品进口关税,在以上不利因素的冲击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存在暂时减收的情况。本文试从剪刀差的变化入手,分析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10.
私营个体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源和增长点。策应沿江开发,加快私营个体经济发展,是促进泰州跨越式发展、实现“富民强市、快速崛起”的重要途径。兴化市戴南镇、张郭镇是我市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的两面旗帜,是乡镇经济耀眼的“双子星座”,其经验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