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10篇
  免费   438篇
  国内免费   46篇
管理学   2708篇
劳动科学   482篇
民族学   408篇
人才学   211篇
人口学   337篇
丛书文集   3606篇
理论方法论   687篇
综合类   6289篇
社会学   971篇
统计学   1295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376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293篇
  2020年   303篇
  2019年   276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348篇
  2015年   506篇
  2014年   1227篇
  2013年   1026篇
  2012年   1230篇
  2011年   1300篇
  2010年   1373篇
  2009年   1393篇
  2008年   1478篇
  2007年   1117篇
  2006年   897篇
  2005年   822篇
  2004年   697篇
  2003年   476篇
  2002年   321篇
  2001年   338篇
  2000年   209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南京郊县工作指明了方向.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南京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和路径.掀起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促进南京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92.
区域经济创新能力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已成为“十一五”规划的战略目标,区域经济整合与机制创新是推动区域产业融入全球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区域经济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突出发展和富民主题,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保障。根据铜山实际,我们确立了“统筹规划,典型示范,梯次推进”工作原则,制定了铜山县新农村建设五年实施规划,以“十有”工程为载体,开展“创业杯”、“小康杯”、“新风杯”、“家园杯”和“和谐杯”“五杯竞赛”活动,实施百个机关包村、千名干部扶户、万名党员带动的“百千万”帮扶工程,年内重点抓好21个示范村建设,达到“十有”标准,以后每年都选择一批村重点扶持,到2010年底,全县有170个…  相似文献   
94.
唐东  陈涛 《山东统计》2006,(6):17-18
建设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设繁荣青岛,平安青岛,文明青岛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举措,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相似文献   
95.
96.
介绍当前供水的发展趋势之一——区域供水,常熟地区供水的今昔,以及其区域供水设计和建设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7.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 ,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在总体经济增长的同时 ,各地区之间的差距在不断地拉大。山东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外延式的扩大而取得的 ,资金和资源的投入大而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差 ,经济效益不高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这些都直接威胁山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山东省要针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及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制定实现山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8.
制度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一个一般分析框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最深刻动因;制度创新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强制性制度创新,一种是诱致性制度创新.因而对制度创新的作用还需做历史地具体考察,不能泛泛而谈.本文认为,在市场化改革的起步阶段,以地方政府推动的制度创新,即强制性制度创新占主导作用是合理的;但随着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应适时地转换制度创新方式,即由强制性制度创新为主过渡到诱致性制度创新为主,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
区域科技基础与科技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科技基础和科技环境的评价 ,提出了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以及设计思路 ,建立了区域科技基础与科技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并对陕西省和北京市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