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9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中,鲧、禹治水的故事是非常重要的。今天虽然看不清这个神话的细节,但从古代文献的零星记载中仍然可以了解其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12.
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载诗十一首,其中一首署名应季先。应季先,东汉冲帝、质帝时(145—146年)任巴郡太守,汝南人。其余十首均未署名,有七首或谓“巴人歌曰”,或谓“国人作诗曰”,另外三首描述巴地人情风习,以“诗曰”提引。这十首汉文诗均系巴人所作。 在民族文学交相融汇的历史过程中,华夏文化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向心力。这十首巴人  相似文献   
13.
"氐傁"与"叟"均是出于《华阳国志》中的人群称谓,前者仅见于《华阳国志》,后者则同时见于《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等。目前学术界有关"叟"的认识与讨论常将其与"氐傁"等同和混淆。对史籍记载的考证分析可以看出,"氐傁"与"叟"不但分布区域不同,且族系类别亦截然有异,"氐傁"即"氐","叟"则属"夷"或"夷种"。  相似文献   
14.
华阳国志》作为一部最早系统介绍西南地区历史地理的著作,一直以来,备受学者们的重视。除了对其进行综述性研究和专题研究外,更有从史学理论、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对这部著作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但笔者发现前辈学者对《华阳国志》中有关旅游资源的文献记载关注不够。因此,本文从旅游资源的角度分析其相关内容,并尝试着以文化旅游的视野去探究其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5.
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的、比较完整的地方志著作,它记载了公元四世纪以前四川、贵州、云南三省以及甘肃、陕西、湖北部分地区的历史地理,是我们今天研究西南史地的重要史料.本文着重从其主要内容、其作者的生平、以及著作本身的特点、版本情况入手,浅析《华阳国志》,阐述其重要性,望引起世人重视.  相似文献   
16.
笔者利用晋常璩<华阳国志>中的一些语言资料,对其中的巴人语词进行考释.对于缺乏文献资料的巴人语言来说,<华阳国志>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诸葛亮对孟获应实施过“擒纵”攻心策略,至于七次则不一定准确。一是缺乏必须做的理由,二是与先前待军众集合一并歼之战术原则不符,三是在现实中缺乏具体的地理环境支持。最早记载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华阳国志》多有将别人事迹附会于诸葛亮身上的例子,因而诸葛亮七擒孟获的真相很可能是将蜀汉政权多人事迹附会于诸葛亮身上。《三国演义》七擒孟获情节丰富,罗贯中在史传和《三国志平话》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写出了给后人深刻印象的“七擒孟获”故事。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曾就都江堰创建史中的关键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争论以开明决玉垒山说占上峰而宣告结束。二十多年过去了,成都平原上一大批古蜀文化遗址的被发现,使我们不得不对开明决玉垒山说产生怀疑,不得不重新审视和探讨都江堰宝瓶口的开凿年代以及相关的一些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19.
西康方志的编纂源头,可追溯到东晋时期常璩的《华阳国志》,历经唐宋元明,至清代趋向兴盛,民国时期出现转型并持续发展。西康地方志的编纂,既为后世保存了大量珍稀的康藏文献资料,也为当代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志编纂提供了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20.
华阳国志》说:"蜀以成都、新都、广都为三都,号名城。"古蜀历史的研究者因此都认为古蜀国有"三都"。其实,这个"蜀"不能肯定就指古蜀国,当时以"蜀"字作为区域或国家名称的,除了古蜀国,还有秦汉时期的蜀郡、三国时期刘备的蜀汉国。《华阳国志》记古蜀史并无新都、广都为"都",考古发掘古蜀国之"城"亦不见新都、广都。"成都、新都、广都为三都"当为蜀汉时期之史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