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294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57篇
人才学   6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38篇
理论方法论   168篇
综合类   1194篇
社会学   341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01.
邓秀生 《老年世界》2009,(23):10-11
1967年8月,奉上级命令,我所在的高炮部队参加抗美援越战争。 我带领15名军政领导干部,在杭州登上火车直达广西平祥市。在那里,我们集训了半个多月,集训的主要内容是参战的各项规定和注意事项。集训结束后,我们开赴“友谊关”。在那里,我们集体面向北京庄严宣誓。我们的誓言是:“祖国尊严重于泰山,千难万险永记心间,坚决完成战斗任务,为越南人民报仇伸冤。”  相似文献   
102.
成立功 《经营管理者》2013,(13):142+138-142
海湾危机及战争对于90年代初的日本来说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而且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限于对日本经济影响的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日本经济在海湾危机及战争的影响下,在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场战争不仅影响到日本暂时的一些经济利益得失,而且对于其经济的长远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期战争胜利65周年的时候,我们很难忘记那些不畏艰险,救世法西斯战争受害者的人们。  相似文献   
104.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对于民族与战争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与深刻阐述.毛泽东同志关于民族与战争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常常联系在一起;民族矛盾达到一定程度会导致战争,在战争中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而战争是实现民族最终解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5.
邓锐龄 《中国藏学》2007,1(4):33-50
本文依据《廓尔喀纪略》等原始史料,扼要地叙述清乾隆五十六年至五十七年廓尔喀第二次侵略西藏及清廷遣军入藏收复失地,深入廓境,接受求和的全过程,并清晰地交代作战期间清中央、清驻藏官员与西藏地方当局三方面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适为笔者《第一次廓藏战争(1788—1789)中的议和潜流》(载本刊2007年第1期)的续篇。  相似文献   
106.
民族融合具体体现在联姻、民族战争、灾祸三方面,这些在《诗经》都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107.
邓锐龄 《中国藏学》2007,1(1):38-50
本文依据清官书《巴勒布纪略》及近年公布的史料,探讨1788年至1789年第一次廓尔喀便入西藏,清军进藏恢复失地,同时廓藏双方秘密议和的全过程,并述及和约的内容,清领兵官员同廓方代表的接触,战事的终局等等,以见缔结屈辱性的和约一事,西藏地方当局迄为主导,莅藏大员巴忠等全力促成并巧饰上报,乾隆皇帝虽极英察而卒以一时虚荣心炽受到蒙蔽。  相似文献   
108.
与《诗经》的战争书写类似,熊育群的抗战小说《己卯年雨雪》借抒写战争的伤痛召唤故乡精魂的归来。但小说中的故乡不再是《诗经》里托物起兴的实情实景,而是带有幻觉性质的建构,是特定历史文化的象征之物。在现代性语境里,作家通过打捞历史遗骸、重建文化记忆的方式寻回故乡,其叙述行为也成为了民族招魂术的一部分。但熊育群在回归传统和保持普世意识间找到了平衡点,避免了陷入文化保守主义之圈,为后来者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9.
舆论对于战争具有重要影响,刘邦作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深谙此道,注重引导和控制舆论走向。楚汉战争中,刘邦能够取得最终胜利,与其善于利用舆论战术有着密切关系。起事之初,刘邦利用迷信,神化出身,通过发挥舆论传播的影响力,构建其领袖地位的合法性,吸引众人追随。起事之后,借舆论宣传之力,树立其"宽大长者"、"仁慈爱民"的光辉政治形象,实现收揽民心之目的。对峙之时,从道德层面声讨项羽,使之成为众矢之的,达到控制舆论之目的,并为发动战争寻求舆论依据。决战之际,刘邦再造舆论,瓦解项羽军心,挫敌锋芒,最终取得胜利。与之相对,项羽则轻信谣言,不辨真假,猜忌臣下,人才流失,民心丧失,舆论倒向刘邦,终致失败自杀。因此,赢得战争,不仅需要雄厚的军事实力作为后盾,更需要舆论宣传中的精神征服,对舆论的成功运用是刘邦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10.
曾国藩"纵兵大掠"徽州是史学界曾经流行的观点,实际上并不正确,但在徽州特殊的历史氛围中,也确实形成了不尽公允的"切齿湖湘"的民间舆论.微州成同之际的兵燹,清军与太平军都有责任,但曾国藩并非元凶,而且他为徽州的恢复尽过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