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229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370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4 毫秒
31.
南宋书院与理学的一体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讨论了书院与理学的关系。认为通过南宋理学家的努力,理学与书院二者之间从形式到内容相互交融渗透,形成一种互为依托,互为表里,盛衰同时,荣辱与共的一体化关系。而其一体化形态,主要表现在理学家的书院情结、学人学派与书院的结合、书院讲学倡导理学精神,以及二者之间一体结构的制度化、规范化等方面,有形可察,有迹可寻。  相似文献   
32.
南宋浙东学派的学者们 ,在国家陷于分裂 ,民族处于危难之际 ,参考、研究古人用兵的进退得失 ,分析历史 ,立足现实 ,提出了丰富的军事理论 ,为实现国家的统一、百姓免于战火 ,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本文试从他们的战争观及其如何运用军事战略战术两个方面来论述其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33.
王十朋是南宋名臣,他的道德言行对南宋理学家产生了重要影响.朱熹曾投书王十朋,愿为门客,甚至认为理学“讲明体察、求仁格物”是王十朋对他的赐教,朱熹还向刘珙举荐过王十朋;王十朋对朱熹的理学思想则颇为欣赏.王十朋对张拭有举荐提携之恩;在张拭眼中,王十朋是一身正气、刚言直谏的前辈.真德秀崇拜王十朋的道德文章,多次用理学思想分析阐释王十朋受泉州百姓爱戴的原因.王十朋主张融合性理与事功,对南宋浙东事功学派有一定的影响.与传统理学家以思想立身不同,王十朋以践行理学理想的方式确立了他在南宋理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34.
朱溢 《学术月刊》2023,(10):168-180
宫城营建是南宋政权充实临安都城功能的首要环节,却因其空间特性而面临多重困境,宫城各项功能的完善、整体格局的形塑深受这些因素制约。临安宫城早先在作为行宫时,就已出现一殿多用的现象,在宫门的使用、机构的安置上也有反常之处。作为第二次绍兴和议后宫城营缮最重要的工程,两座前殿主要用来举行各种朝会,其实施过程多见北宋旧制与现实空间因素的冲突、妥协。特别是主要承担礼仪功能的“射殿”,除了采取一殿多用的旧例,还因为规模有限、设施不全而在使用上捉襟见肘,这在绍兴十五年的元会礼仪中有充分体现。经过高宗朝的营建,临安宫城的格局大致定型,其空间结构相当于北宋宫城的内朝,外朝的建筑实体不存,其功用得到了保留,被整合进缩小的宫城中。  相似文献   
35.
书院自产生以后一向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它与文化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又体现出特殊的文化传承价值取向.尤其到南宋时期,江南一带书院从各个角度和层次对传统文化加以选择、创新、传播和传递,形成鲜明的时代和地域性特色,对当时乃至后世书院与文化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36.
陆象山提出以“保极”为目标的社会成人教育思想,“保极”必须“保心”,官吏必须廉洁正直并减省民力负担。  相似文献   
37.
朱熹是我国南宋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在闽北创设了云谷、紫阳、考亭这三所很有影响的书院,进行了一系列成绩卓著的讲学、研究、育人活动,推动了闽北地区书院的建设和文化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8.
论南宋遗民词人对江湖士风的突破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宋遗民词人虽然承袭南宋时代的“道人”、“雅士”风度,但他们的人格精神在如下两个方面却有所突破和发展:一是他们在行为方式上优游湖山,寄情山水,在人生态度上追求独善其身,追求并实践着自由独立的隐逸人格精神,崇拜“野云孤飞、去留无迹”、飘逸清空的风度;另一方面则是南宋遗民词人在创作的隐逸人格形象中包含了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探索,具有反思色彩。  相似文献   
39.
澡堂子忆旧     
清洁卫生是中华民族的良好风尚,古人讲究沐浴更衣,我国很早就有了沐浴行业.南宋时就有浴堂业,时称"三香水行".元代北京就有了浴室,但开办浴室的人多是寺院僧人.到了明永乐年间,北京浴堂业开始兴盛起来,宫廷设"混堂司"机构,专门管理"沐浴堂子","凡内宫皆于皇城外有堂子之佛寺内沐浴,并有专人擦澡讨赏."当时浴室简陋,"窗糊油纸,壁置油灯."门前挂有幌子,浴室的门前有一副对联:"金鸡未唱汤先热,红日东升客满堂."  相似文献   
40.
张洁 《浙江学刊》2000,(1):119-122
叶适为南宋著名的思想家、爱国政论家和溥洽学者。自60年代伊始,国内就有许多学者对叶适的思想进行研究。本文主要是把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进行概述,同时指出叶适思想研究当中有待进一步探索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