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3篇 |
免费 | 37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3篇 |
民族学 | 5篇 |
人才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235篇 |
理论方法论 | 40篇 |
综合类 | 378篇 |
社会学 | 23篇 |
统计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42篇 |
2013年 | 37篇 |
2012年 | 55篇 |
2011年 | 52篇 |
2010年 | 41篇 |
2009年 | 61篇 |
2008年 | 60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刘畅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1):41-44
纵观我国历史 ,由行伍出身 ,以武起事 ,而最终以文为业 ,成为伟大诗词作家的 ,惟有生于金宋乱世的辛弃疾一人 ,这就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我国历代文人中的惟一性和在我国历史上的独特地位。衰败腐朽的南宋朝廷 ,没有给辛弃疾提供施展其雄才大略的机会 ,使其成为一代中兴名将。但投闲置散的生涯 ,幽思激愤的处境 ,却成就了辛弃疾登上文苑殿堂、成为南宋一代最杰出最富有爱国激情的著名词人。他所处的对政治欲进不能、欲罢不休的尴尬局面造成了他的悲剧人生。本文拟就其悲剧人生轨迹做一探究。 相似文献
62.
周燕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6):76-83
宋理宗时的守边重臣李曾伯在江淮战区出任两淮阃帅四年之久,这期间,他组织修缮了三座城池,都在宋蒙战争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同时,李曾伯的仕宦经历,尤其是他在两淮地区的举措,也反映出南宋中后期三大战区军事防御体系建设,尤其是江淮战区军政建设的一些特点,即军事指挥系统方面的文臣统兵体制恢复和加强;军事防御体系建设方面的重视城防工事;战略战术方面的定点防御,放弃野战等. 相似文献
63.
元初南宋遗民词人是一个颇具特色的群体,南宋遗民词中的隐逸词是宋亡后士大夫心理与境遇的反映。南宋遗民词人的心奥,南宋遗民词中隐逸词的新特点,是在宋末元初那一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其时的特有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64.
南宋遗民词人将深刻的佛教哲理内涵熔铸到词中,不落痕迹地转移到词作内容的审美表达,巧妙地将佛教思想转化为词中的审美意境。佛教经典文献和禅宗语录,既是南宋遗民词中的重要组成材料,也是创作主体心灵、情感的载体,佛教语典如此广泛地融汇于遗民词中,一方面表明了遗民词人对佛教思想接受的自觉与深入,体现出了词体的老成之境;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他们虚空淡泊的心理,易于将佛教思想融入自己的人生哲学、审美趣味中,并将之转化为词作中的审美意象及其创作时的词学思想。 相似文献
65.
靖康之难以后,南宋朝廷为迎回徽、钦二帝,同金罢兵议和,派出大批使臣北上,在建炎元年到绍兴十三年间。“奉使几三十人”,由于南宋对金采取屈辱投降政策,致使金朝”遇使人礼日薄”,南宋使臣倍受屈辱和磨难,或被害、或被囚、或流放、或受降,“全节而生还者,惟皓邵弁”,即洪皓、张邵、朱弁三人,其中洪皓、朱弁为徽州婺源人。 相似文献
66.
南宋后期,以真德秀为代表的理学家继承朱子学说,积极建构契合理学家社会理想的政教体系。在理论层面,真德秀提出“律己以廉”“抚民以仁”“存心以公”“莅事以勤”的为政纲领,具体制定了地方治理的规章条目,不仅从为官品德上对各级僚属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也通过行政规章有效维护了基层秩序的稳定。在实践层面,真德秀将为政纲领贯彻到地方治理中,任职期间赈灾恤困,整军经武,兴建惠民仓、义廪,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荐举和按劾,真德秀将理学家的道德要求与地方官员的考课标准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行政措施的有效执行,推进了理学在基层社会的深入。 相似文献
67.
宫城营建是南宋政权充实临安都城功能的首要环节,却因其空间特性而面临多重困境,宫城各项功能的完善、整体格局的形塑深受这些因素制约。临安宫城早先在作为行宫时,就已出现一殿多用的现象,在宫门的使用、机构的安置上也有反常之处。作为第二次绍兴和议后宫城营缮最重要的工程,两座前殿主要用来举行各种朝会,其实施过程多见北宋旧制与现实空间因素的冲突、妥协。特别是主要承担礼仪功能的“射殿”,除了采取一殿多用的旧例,还因为规模有限、设施不全而在使用上捉襟见肘,这在绍兴十五年的元会礼仪中有充分体现。经过高宗朝的营建,临安宫城的格局大致定型,其空间结构相当于北宋宫城的内朝,外朝的建筑实体不存,其功用得到了保留,被整合进缩小的宫城中。 相似文献
68.
在儒家经典中,《春秋》作为体现文明原理、王道宪章的“制作”,蕴含着儒家的法度意识和为后世立法的精神。南宋浙东学派政治思想家的《春秋》学论述,对他们道法一体、法度本位的经制事功学的建构起了催化作用。以薛季宣、陈傅良、叶适、陈亮等为代表的浙东诸儒,其《春秋》学思想与经制事功学之间呈现出一种政学相维的互动效果。他们将《春秋》中的立法精神落实在对宋代立国本旨的追溯和对纪纲法度的再造之上,倡导在南宋政治秩序重建中守护古典宪章统绪而塑造理想治体结构。由《春秋》学和经制事功学之间的内在关联可见,浙东学者推进了宋代政治思想中有关国本意识、宪章统绪的理论自觉,并且对当代政治传统中的治体模式、纪纲法度进行了反思和再造,从而系统地建构了华夏文明立国所依赖的根本治道精神、宪制规模架构和秩序统合机制。南宋浙东政治思想家的此种努力,既表彰了近世儒家政教传统中隐没的宪章国本传承统绪和道法相维的治理模式,也丰富了中华文明传统中有关圣王宪章、立国根本、治体规模、经制成法的古典政治理论叙事。 相似文献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