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229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370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南宋权相辈出,而孝宗朝却是唯一没有权相的朝代,这应源于孝宗独特的用相方略.为防止高宗朝宰相秦桧专权蠹政之弊再度出现,孝宗从相不久任、长期缺相、不次拔相、并相分权、用而存疑、监督宰相等方面采取措施调整用相方略,限制相权,加强皇权,从而成功遏制了权臣政治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的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92.
南宋永嘉文士许及之,官至副相,善诗文。然从《宋史》以来的诸多史料,对包括其生年、初任官职等重要生平事迹的记载多有疏误。今据相关史料,从八个方面对其生平事迹记载中存在的疑点进行考辨,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3.
从阐释学的角度对南宋中后期"去意尚味"的诗学取向进行分析,认为这是对北宋尚意阐释学的一种深刻反思与振拨。"去意尚味"的诗学阐释滥觞于南北朝,而又与南宋中后期诗歌创作取法晚唐"韵味"的倾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4.
宋理宗时的守边重臣李曾伯在江淮战区出任两淮阃帅四年之久,这期间,他组织修缮了三座城池,都在宋蒙战争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同时,李曾伯的仕宦经历,尤其是他在两淮地区的举措,也反映出南宋中后期三大战区军事防御体系建设,尤其是江淮战区军政建设的一些特点,即军事指挥系统方面的文臣统兵体制恢复和加强;军事防御体系建设方面的重视城防工事;战略战术方面的定点防御,放弃野战等.  相似文献   
95.
南宋遗民词人在亡国入元后的生活里,经常性地怀念在故国时的生活,在痛苦的现实生活里回忆往日的欢乐旧事,更增添了他们的感伤惆怅。这种由今昔对比产生的怀想之悲,是南宋遗民词人群体悲剧性心灵体验的表现。  相似文献   
96.
在北宋中后期的六十多年中,荆公新学占据了学术界的主流地位。南渡之后,在剧烈动荡的政局中,出于现实苟和、偏安的考虑,宋高宗政权采取一系列具有浓厚现实政治功利色彩的政策。现实政治统治的演变促使学术政策相应调整,以求获得最大的政治利益,学术因而深深被卷入政治利益争斗的漩涡。在这样的环境中,荆公新学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97.
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军形成了假道大理经南宋广西北上灭宋的"斡腹之谋"。前四汗时期,因受宋蒙关系及宋蒙战局影响,吐蕃、大理一线即今藏彝走廊地区成为蒙古军对宋战略主攻方向和进军路线要道,大理及周边诸蛮被迫卷入蒙古军征服计划与行动之内,因而其时蒙古与大理关系带有鲜明武力假道借路的军事色彩。  相似文献   
98.
南宋时期,绍兴城走向繁荣,其发展形态呈现出不少新的特点.一方面,随着城市空间范围和人口规模的扩大,传统坊市分离格局全面瓦解,街区建设日益完备;另一方面,工商业的兴盛,引发都市经济结构和城乡关系的相应变动.与此相联系,市政管理趋于专门化和系统化,社会保障事业逐渐兴起.绍兴城的发展演变,很大程度上是宋代城市转型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99.
朱寅  刘同干 《社科纵横》2011,26(4):134-136
南宋文学家、史学家岳珂是抗金名将岳飞之孙,一生著述甚富。作为一个在文学、史学、书法艺术上都有相当成就的著名学者,其学术成就与其思想也自然有密切关联。概括岳珂的一生思想,儒家思想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无疑占据了统治地位,而佛家的禅悦之风、道家的清静无为和消极避世心态同样也影响了他的生活和创作,这些都使得他的人生、思想和创作具有南宋文人典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
"五显神信仰"是一种历史悠久、传播地域广泛的民间俗神崇拜。"五显神"原为宋代徽州婺源的一个地方民间俗信神灵,后来在南宋皇室及部分官吏的推崇下,被引入佛教寺院供奉崇祀;宋元以降,又演变为道教的神灵而得到广泛的崇拜。然而,宗教界及学术界关于"五显神信仰"的研究还非常之少,因此,关于历史上五显神产生的时间、神源、信仰分布状况、与民间俗神"五通神"信仰之关系、与佛教"五通仙人"等信仰之关系以及历史演变情况等,还十分模糊,有些论述似是而非。本文对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关于"五显神"的信仰崇祀状况进行考述,以求廓清相关史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