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李舜华 《学术研究》2000,43(10):116-121
20世纪以来,种种曲谱,尤其是《九宫正始》与《寒山堂曲谱》的发现,将对湮没已久的宋元南戏的辑佚推向了高潮。《九宫》与《寒山》从编辑到传播,本身就堕入了对“古本”、“元曲”的神话追寻;而郑振铎等前辈的辑佚不过是这一心理的继续。这便产生了种种矛盾。南戏究竟面目如何?一些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早期的文献,在厘清版本的基础上,渐渐剥落了曲谱的神话色彩。这意味着关于南戏的研究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62.
《南都学坛》2016,(5):40-45
王骥德《曲律》虽然是北曲与南曲并论,但因其重点在南曲(戏),而成为明代继徐渭《南词叙录》之后的又一部"南戏论"著作。《曲律》之于南戏的论述,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着眼于音乐的角度,将南戏的起源与上古时期的"南音"结合考察;二是主张"本色与文采"兼用,"法与词两擅其极";三是对南戏格律学的建立;四是重视南戏创作与舞台表演。王骥德的这些南戏认识及其所获,对当时的南戏创作与其后的戏曲学研究,均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宋代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一个转型期。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城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市民阶层及其音乐文化,逐渐替代宫廷贵族音乐而发展成为社会的主流音乐文化——市民通俗音乐文化。这种音乐文化注重写实主义,具有热情奔放和浅显直白的特点。戏曲音乐无疑是众多市民通俗音乐体裁中的杰出代表,综合运用诗、歌、舞等综合舞台形式,将市民阶层的寻常故事搬上舞台,赢得了市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在瓦舍勾栏、酒肆茶楼、寺庙道观或街头巷尾等公共场所的演出活动中,不断吸收各类文化形态和艺术体裁的精髓,完成了由滑稽小戏向成熟戏剧的过渡,宣告了剧曲音乐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64.
周德清《中原音韵》为“依字声行腔”的传统曲唱建立了声韵基础,朱权的《太和正音谱》等将曲韵、曲谱、声乐、唱论等纳入戏曲音韵学体系,促进北曲更加成熟.明代的曲学变迁以何良俊推崇北音和沈璟强调音律为主体,徐渭、王骥德力挺南曲民间声腔,祁彪佳单立“杂调”一品,构成了明清传奇南北对峙、“官腔”、“诸腔”、“北腔”三足鼎立的局面.在这一过程中,“词乐雅唱”与“剧曲俗唱”矛盾冲突,并形成了“依字行腔”和“以腔传字”的痛苦扭结.  相似文献   
65.
14世纪,中国基本处于全国统一的态势。中国文学呈各种文体繁荣的局面。值得注意的特点是汉文化圈的扩大,文学中心南移至当时的江浙行省东南沿海地区。当时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时期,民族融合和多民族汉文文学创作大量出现:小说、戏剧发展处于嬗变期,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作品。文学发展中萌生新的因素、新的色彩。  相似文献   
66.
宋元南戏为最早成熟的戏曲样式之一,是中国古代戏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其宏大的结构、丰富的内容以及别具情趣的表演艺术,完善着古代戏曲的形态,至今仍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南戏大概产生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其发源地是宋时两浙路所辖的温州一带。那么,南戏为何产生于东南沿海一带?它的产生与当地其时的人口结构、交通物流究竟有何联系?从这两个角度,探讨南戏形成的原因及文化内蕴,无疑是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67.
钱南扬是在新的高等教育和学术制度下培养出来的一代学人,受时代学术文化因素的重要影响,其一生治学兴趣主要集中在民间文艺这一领域。其治学具有专和精的特点,体现着现代学术的新变,他的成功既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也离不开恩师吴梅的指点和帮助。在南戏研究方面,钱南扬是学界公认的开拓者和集大成者,代表着20世纪南戏研究的最高成就。在明代传奇及曲谱研究方面,他也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相似文献   
68.
从戏曲本身发展特性的角度看,各种南戏改本在艺术上(人物性格塑造、剧情安排、文辞润饰等方面)大都比接近原作的早期本子有所提高,而且显示了戏曲发展演变的轨迹,应予认真研究和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69.
宋元南戏的显在叙事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南戏是中国戏曲发展过程中较早的戏剧形态,其显在戏剧叙事的模式已经形成。第一文本的唱辞叙述、念白叙述,和第二文本的科介叙述有机结合,构成了以唱念做打多种叙述手段演述故事的戏剧叙事表演体系,对中国戏曲进程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使中国戏曲成为既可观又可听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70.
南戏《张协状元》是现存最早的完整南戏剧本,具有多方面的价值认识宋代社会生活,特别是由科举制度带来的婚变;认识早期戏曲表现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戏剧结构、提炼戏曲语言的艺术经验;认识南戏的戏剧形态,并通过剧本中留存的宋杂剧片段,探索宋杂剧的艺术形态;认识当时剧作家、演员和观众的戏剧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