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通过对明代戏曲选本《群音类选》所收录的一部分孤佚剧曲的梳理与考释,援用"改编过渡本"这一概念对宋元南戏、元明杂剧到明清传奇之间的演变轨迹进行探索,可以揭示出元明戏曲发展史中的一些"改编过渡本"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张正学 《学术交流》2005,(5):142-146
近百年来,戏曲文献陆续被发现。这些文献,不但为我们增加了许多戏曲剧作、剧目以及戏曲研究方面的资料,还使我们对戏曲史上诸多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接近原貌,越来越逼近真理。因此,这些戏曲文献的发现,无疑都具有拨乱反正、恢复戏曲史本来面目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3.
包海英 《天府新论》2007,(4):143-146
在中国历史上,科举作为读书人的一件大事,对文人剧作产生的影响是普遍而深刻的。正因为此,科举及与其有关的情节在我国古代戏曲中随处可见。通观我国古代的戏曲作品,从早期南戏到明清传奇,表现男女爱情和婚姻生活的戏曲往往少不了科举求名的情节。元代在不得为官或仕途不如意的情况下,许多士人把目光投向下层社会,因为他们要找寻寄托,而杂剧无疑是他们寄托怀抱、娱乐自己的最佳工具。八股文处处要求合乎科举考试的要求,要求应试者完全放弃自己的思想戏曲代言,而戏曲尽管也要受到戏曲创作规范的限制,但相对应试的八股文体,作家在思想上无疑有着更大的自由,可以发挥更多的想象,可以给作者带来心灵上的自由,因此,许多失意文人把它作为抒情言怀的最佳工具。  相似文献   
74.
论诸宫调与南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宫调兴起于北宋中期,兴盛于金元之际,对南北曲影响极大。南戏的形成与诸宫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音乐结构方面,南戏基本上承袭了诸宫调的常用曲式:一曲独用、一曲带尾在表演形式方面,二者也有许多相似或相同之处,如某些表演程序和主要伴奏乐器。  相似文献   
75.
宋元南戏中的士人婚恋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南戏流传下来的作品以反映士人的婚恋为主。由于宋代科举所形成的崇尚士子的婚姻观念的普遍化,宋南戏多揭示在这一文化背景下士人发迹变泰、负心背德的故事,而表现出较多的批判色彩。随着时代的变迁,士人地位的失落,元南戏中的士人婚恋主题也发生了转变。这一转变有两个方面:一是多写书生在科场得意后仍然忠于爱情,表现出高尚的品德操守。二是展示科举士人对“婚”与“仕”的深入的道德反思与灵魂拷问。宋元南戏中的士人婚恋主题的发展经由了一个从表层批判到深刻反思的深化过程。这一过程的出现,与特定的时代相关,尤其与科举士人地位的变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6.
77.
南戏《白兔记》与藏戏《朗萨雯蚌》主人公悲剧命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戏<刘知远白兔记>的主人公李三娘和藏戏<朗萨雯蚌>中的主人公朗萨,分别代表了我国封建社会和封建农奴社会家庭暴力下妇女的悲剧命运.通过对两位不同民族女性的悲剧命运进行比较,可以探究古代藏、汉民族下层妇女相似的生存状态及其相异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