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5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69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81.
陈靖姑信仰的源流及在闽台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陈靖姑信仰的产生及在闽台地区流变的探讨,对陈靖姑信仰进行正确的引导,有助于在闽台两地营造和谐博爱的氛围;有助于弘扬见义勇为、舍身忘我的高尚情操;有助于倡导关心弱者,甘于奉献的精神;有助于形成慈爱、无私、正直的良好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82.
韩愈的教育思想是多方面的,但综观其教育思想与实践,其中一以贯之的则是他的和谐教育理念,他主张博爱,追求仁智契合的教育目标,提倡民主和平等的师生观及知人善用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83.
明治时代末期浪漫主义歌人与诗人石川啄木(1886-1912),颇具国际化眼光.他不迷信权威,对托尔斯泰的作品并非一味赞赏,而是立足客观立场,明确承认受到了托尔斯泰的某些积极影响,同时,对托尔斯泰主张靠宗教来解决一切问题的态度,旗帜鲜明地表示批判.托尔斯泰本着基督教博爱主义精神来反对战争,强烈批判与宗教对立的科学.对此,啄木并不赞同.批判“科学”,一切问题全靠“宗教”来解决,托尔斯泰的这个一主张发表后,在日本人中间产生了疑问.啄木批判托尔斯泰,焦点对准的是他的宗教感情.  相似文献   
84.
蔡元培认为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这三个方面是公民道德的要旨。本文就蔡元培对公民道德教育内容的阐释,蔡元培的阐释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们提出自由民主平等的差别,以及蔡元培为何会做这样阐释,这种独特阐释后的自由平等思想作为公民道德的原则是否更为合理,能否成为道德的要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5.
苏岑 《伴侣(A版)》2011,(12):44-45
父亲对女儿的爱,是无私的,是可以不顾一切的。男人对女人的爱,是有条件、有限制的,如果你不能给予他等量的快乐和满足感,别指望他能做到你父亲一般的完美博爱。说的简单直白点:在对待你的问题上,永远不可能有男人做得像你父亲一样好。拿你父亲做模板来选择男友,将来的日子里,你会伤心会吃亏的!  相似文献   
86.
复杂的社会形势下,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决定了我们这些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日常管理工作和学生素质教育与培养工作的辅导员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工作思路的紧迫性,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修养,做学生人生路上的正确引路人  相似文献   
87.
通过多年担任班主任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只要对学生付出真心的爱,对他们有足够的耐心,还是能够正确引导他们看清人生奋斗的方向的。  相似文献   
88.
李柯夫 《社区》2012,(23):28
前段时间,湘雅博爱康复医院的专家们来我们社区为老人义诊。这时,我看见社区居民陈大爷坐在轮椅上被人推着从小区门口出来,推轮椅的人在老人跟前说着什么,但老人显得并不开心。我上前一问,原来陈大爷是不愿意在这么多人面前被人推着轮椅走,觉得这样挺没面子。  相似文献   
89.
黄家瑶 《天府新论》2008,(3):107-110
慈善文化是一种行为模式,也是一种心理积淀.深厚的慈善文化及其深入人心对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慈善事业处在起步阶段,慈善文化相对不足.从渊源上对中西方慈善文化传统进行追溯、比较和思考,旨在从人类共同的合理的慈善文化资源中去构建一种古今贯通、中西汇聚、博爱宽厚的适合我国社会转型需要的慈善文化核心价值观,使其在缓解社会矛盾、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经济社会良性运行中发挥重要的精神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90.
海子对现代诗歌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他追求生命的高远、浪漫、炽热,开辟了中国诗歌的自新之路。海子是一位有世界眼光的诗人,既吸收了西方文化精华,又充分发扬本民族诗歌传统。海子诗歌的主题也围绕着古今中外众诗人的探索展开和发展,其中田园情结、基督式博爱、神性的召唤等主题元素阐释了海子与中西方诗人先贤们在思想层面、精神气质和语言形式上的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