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19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214篇
社会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欧文·白壁德是美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教育家.在他的教育理念中,大学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大学是人文的,而且是贵族的;(2)大学是一个为塑造社会精英而悉心选择研究方向的场所;(3)大学的目的是造就有"质"的人.  相似文献   
72.
启蒙思想家卢梭最先洞悉到历史性形成意味着对个体主权的侵毁,试图采取一种远离社会现实从而使人们重返"自然"之"善"的做法来克服历史进程中的道德堕落,并以此恢复个体主权,实现人的自由。然而,由于卢梭没有找到道德堕落的根源,也没有正确认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因而从根本上说也就无法真正打破缠绕在人们身上的"枷锁"。卢梭的历史性"悖论"表明,他只关注到历史进程中的"消极因素",而没有看到它的"积极成果"。事实上,如果没有"历史性"的充分发展,马克思"人的解放"便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73.
汪荣祖先生提出,五四时期的胡适不是"基于理性",不是"启蒙",而是"出于激情",充溢着"浪漫情调",倾向于浪漫思潮,这打破了学界对胡适的已有论断。以卢梭为源点的浪漫主义是对崇拜理性的启蒙主义运动的纠偏,其要质在于重振以情感为主体的自然人性,来抗衡历史发展中"工具理性"的偏执。笃信科学,把科学理论化为思想观念,并运用于学术研究的胡适,既已热忱颂赞"工具理性文明",又怎能归于卢梭一类的浪漫主义思潮?根据史实,在20世纪20年代的历史语境中,卢梭式的浪漫主义在中国实际上已经有点"过气"的味道了,而把一生尊崇自由主义的胡适纳入浪漫思潮则更显得错乱。  相似文献   
74.
自传性作品的真实性一直是人们关注与探讨的论题,卢梭《忏悔录》作为自传文学的代表,其真实性引发了持续的争议。从叙事角度看,厘清"真实作者"与"隐含作者"、"经历事件时的叙述视角"和"追忆事件时的叙述视角",有助于对作品真实性建立严密而公正的评判标准。就卢梭《忏悔录》的真实性来看,不管陈述的是事件还是感受,只要这些事件、感受是"当时"的,其陈述就是坦率和真诚的,符合文本"隐含作者"的规范,保证了叙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不能将"隐含作者"对"经历事件"的叙述看成是"真实作者"带有"自辩"性质的"事件追忆"。但《忏悔录》中也存在违背"隐含作者"规范的不可靠叙述,这对其真实性又构成了一种反讽的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75.
76.
作为启蒙精神的儿子,卢梭无疑属于启蒙运动的行列,但他批判的深刻性远远超出了启蒙运动的主流思想:后者仅仅批判某个特定的时代及其意识形态,卢梭则致力于批判文明社会及其意识形态建构的基本原则,从而不仅揭示了启蒙价值的内在局限,而且揭示了建构这种价值的理性自身的矛盾,并将其视为人类"自我完善能力"的辩证发展.这表明,卢梭的名字与启蒙运动是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联系起来的.这不仅因为他在许多重要方面同启蒙运动完全一致,而且在于他所具有的那些不同于启蒙思想体系的东西实际上也是启蒙精神逻辑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77.
财产权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对财产权的思考构成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财产权的核心问题是排他性如何确立.关于财产权的起源大体存在两种理论约定论和自然论.只有从自然的角度对财产加以论证,才使得财产权奠立于一个不可动摇的根基之上.从自然的角度出发对财产进行论证,得出的推论应该是人人都占有,至少有劳动能力的人应该如此,但为什么却产生了不平等?如何解决不平等问题?本文系统梳理了启蒙时期的两位重要思想家洛克和卢梭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论证.  相似文献   
78.
实现一个由"公意"统治的社会是卢梭的政治理想,但实现这一理想的难题在于如何消解个体意志与"公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卢梭希望以自然教育的方式培养公民的优良品格,使人们对"公意"的认同和服从转化为内在的道德义务,最终实现个体自由与公共善之间的平衡。就此而言,卢梭更像一位古典政治哲学家,他对政治的思考并没有局限于政治制度的设计与操作上的"有效性",而是从更深层次上思考一种政治制度建立的人性基础,并希望以教育的方式培养新人、塑造新人来改变现实的政治。  相似文献   
79.
卢梭复归并超越了古典政治哲学的传统,从道德的角度阐述了区别于同时代启蒙思想家的政治哲学思想.通过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在日内瓦是否应该修建剧院等有关争论,卢梭独具只眼地指出良好政治共同体的基础不在于物质的积累与欲望的实现,而在于质朴的传统习俗与道德风尚.科学与艺术的发展导致了人性的异化和道德的堕落.卢梭文艺观的底线,是保护真诚人格不受文明社会及其扭曲人性的机制的腐蚀,促进布尔乔亚成长为富于德性与责任担当的现代公民.卢梭纠结徘徊于个人权利优先性的伦理诉求与重建社会普遍性的伦理原则之间决定了卢梭道德政治和文艺观念的思想矛盾与内在困境,也是其思想呈现多面性的源泉.  相似文献   
80.
在中西文学作家中,沈从文和卢梭可谓真正的"情感"作家。在文学创作上,两人皆以情感为本,以审美化的眼光以及自然优美的笔法抒写情感;在文学批评上,两人皆以审美化的情感为第一原则,构建各自的审美理念;无论是创作还是批评,两人文学观中的浪漫主义情感特质有着惊人的契合性,并各自延续、构建着中西浪漫主义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